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双威大学杰弗里·萨克斯可持续发展中心、第一财经研究院和普华永道中国协办的“第九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的恢复与结构性变化”。会议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先生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新冠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
这次疫情对全球的投资、消费、产业链、供应链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IT革命和全球化造就了综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形成了新的分工方式,叫国际工序分工、产品内分工。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做到零库存,及时供货。有的时候我经常在想,在那样一个时代我们想过新冠病毒大流行吗?我们想过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率吗?我们想过逆全球化吗?我想在那个时代我们都没有想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方面的影响,就是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变得非常的重要。疫情下世界各国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干预很可能会超过过去60年里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干预力度。
第二方面是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有可能会发生调整。对东亚来讲,这次新冠疫情最先稳定下来的是中国,然后是日本、韩国,再往后是东盟10国。当亚洲新冠疫情趋于稳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过去东亚各国为世界提供制造和劳动力,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订单、我们的很多关键零部件都依靠欧美的生产网络,但新冠疫情造成了欧美生产网络的中断,因此,这些亚洲国家的生产制造就会受到重创。
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基本预测
第一,新冠疫情后,中国采取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针,要扩大内需、扩大进口。在这种情况下,订单可能会东移,供应链可能会东移,创新可能会东移。我们看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总干事弗朗西斯讲,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全球创新格局的东移。服务也有可能东移,今年的前11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78%都是服务类的企业。此外,还可能出现资本东移——和东亚的金融与货币合作明显增强的趋势。
第二,大数据对供应链的影响有可能使供应链变得更短、更分散、更本地化,同时供应链可能变得更有弹性,更有韧性,更能够满足小众需求的痛点。新冠疫情后医药的供应链、健康的供应链和人工智能数字化的供应链,有可能成为市场成长性最好的行业。
第三,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和公共性服务,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对于中国不仅是过去5年发展的一个收官,也是未来5年的开局。未来的5年,中国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有可能转向未来30年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未来5年,创新有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因素。因此未来5年中国为了适应供应链、产业链的变化,会继续改善创新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与市场环境。
第四,中国从新冠疫情后确立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方针,也就是要扩大内需,要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增加进口,增加订单,也就是增加需求,而且中国的双循环实际上会构建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后疫情时期中国的开放
我认为,新冠疫情后中国是更加开放还是更加的不开放是取决于三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中国推动双循环的战略,中国的关税率会不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的非关税措施会不会进一步取消?中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会不会进一步改善?中国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开放会不会进一步扩大?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实际上都能够从事实中看出来。
第二个事实,新冠疫情后中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现代化建设中,是不是与国际高标准的规则进一步的对接?这个事实是可以衡量的,也就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的制度性开放和制度性改革是不是会加快?
第三个事实,中国未来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等方面是更加的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享,还是走向封闭?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5年新冠疫情结束以后中国会发生新的变化,世界会发生新的变化,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不过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我是武汉人,这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是武汉。我从我的父亲母亲,兄弟和亲戚那里,可以看到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3月19号武汉的新增病例归零,4月8号武汉结束封城,但还存在新冠疫情的疫后综合症,我个人从我家人的身上能看到这种现象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在心理方面。我父亲看美国和欧洲的报道,死的都是老人,放弃的都是老人,因此我的父亲就跟我们说“我为什么还要活到100岁?”因为新冠疫情走的都是老人,放弃的都是老人,所以我父亲讲你们应该让我走。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冠疫情疫后综合症对武汉、对湖北、对世界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的流动、金融的风险。
因此,我觉得从国际社会来讲,不但要做好疫苗的工作、药品的工作,呼吸机、防护服这些设备的工作,还要处理好疫后综合症,治疗世界重灾区新冠疫情对他们心理的创伤,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要考虑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