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金融数字化转型充满艰辛和挑战 是一场“持久战”

梁涛:金融数字化转型充满艰辛和挑战 是一场“持久战”
2020年11月11日 13:47 新浪财经

  11月11日消息,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主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开放金融、智创未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梁涛

  梁涛表示,金融数字化转型充满艰辛和挑战,是一场“持久战”。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部分机构顶层战略和落地执行有待加强,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客户体验有待改善,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自身系统的兼容程度、产品业务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挖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以下为演讲实录:

  梁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首先对本次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数字化发展,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前瞻引领和有效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社科院研究,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17万亿元,增速达到13.1%,高于同期GDP增速7个百分点,疫情后这一速度进一步加快。

  经济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数字金融生态。银保监会始终坚持审慎包容的监管导向,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科技应用和模式探索。疫情爆发后,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运用好科技手段,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先后历经了金融电子化、金融移动化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开启金融数字化发展历程,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优势,构建新生态、服务新领域、展现新特色、带动新增长,金融科技成果百花齐放,数字化应用百家争鸣,成为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改革者和推动者。

  同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金融数字化转型充满艰辛和挑战,是一场“持久战”。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部分机构顶层战略和落地执行有待加强,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客户体验有待改善,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自身系统的兼容程度、产品业务的融合程度还有待挖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也需引起高度关注。

  下一步,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加快金融数字化进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带来的影响,做好前瞻性部署安排,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下面,我和大家交流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金融数字化转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强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也要坚守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监管原则,创新“有智慧”的数字化产品,打造“有温度”的数字化服务,构建“有广度”的数字化渠道生态,完善“有深度”的大数据风控,确保金融创新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导向前行,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二、坚守两个原则

  一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科技内涵,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打通实体经济融资的难点和堵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二是坚守风险底线原则。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接受一致的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遵循同等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同时,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要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特别是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市场垄断等风险挑战,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明确三个认知

  当前,金融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已经有充分认识,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金融业务及商业模式的转型,金融机构对金融数字化转型应明确三方面认知。

  首先是要认知用户,更好的服务金融消费者。近年来,人们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喜欢被动接受千篇一律或千人一面的服务。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用户行为与偏好,更加精准地判断用户的“痛点”需求,向金融消费者提供功能明确、期限和利率定价合理、风险评价和贷后管理完善的金融产品。

  其次是认知自身,走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数字化转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要与自身业务特点相适应。只有在回答好“我的定位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服务模式,提供什么产品,数字化需求是什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披露信息,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能力禀赋积极稳妥推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第三是要认知合作伙伴,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的风险管控。在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正在越来越多的与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合作方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名单管理和持续监测,切实做好风险管控。一方面要落实好主体责任,金融机构是自身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得将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不得将涉及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其他有关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职能外包;另一方面要坚持风险判断的独立性,严格落实自主风控原则,自主开展客户准入、风险评估、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工作。

  四、提升四项能力

  一是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能力。普惠金融涉及数亿个人、上千万户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要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精准画像,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险”问题。要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二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一方面要制定实施系统化的数据治理制度、流程和方法,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提高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遵循“必须知道”和“最小授权”原则,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管理、使用、流传、销毁等全流程工作,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遵循依规用数、科学用数的职业操守。

  三是提升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要将“负责任金融”理念贯穿经营始终,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融入数字化转型战略,健全相关业务操作规范及内控制度,从源头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金融宣传教育,倡导理性消费文化,不得进行诱导式放贷,相关产品要符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多渠道化解金融消费纠纷。此外,针对一些领域存在市场垄断问题,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反垄断审查,确保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为提升监管能力,银保监会先后建立了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1104)、检查分析系统(EAST)、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睿思系统)等,加快监管数字化步伐。近期,又制定了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抓紧推动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监管数据信息系统,优化监管流程,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监管判断的前瞻性、有效性,对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真正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同时,将结合金融数字化转型趋势,建立完善相关监管规则体系,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的监管。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加快金融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金融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7 声迅股份 003004 --
  • 11-16 东亚药业 605177 --
  • 11-11 仲景食品 300908 39.74
  • 11-11 明新旭腾 605068 23.17
  • 11-11 中控技术 688777 35.7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