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行两会一局”释放金融政策红利: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的最后一天,“一行两会一局”举行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介绍今年以来各部委监管政策、支持北京“两区”“四个中心”建设的政策内容和未来规划,其中有关金融开放、金融科技的内容备受外界关注。
在此前两天,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先后出席会议发表演讲,已经就未来金融开放、金融科技发展方向释放出不少政策信号。
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10月23日,“一行两会一局”相关人士举行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介绍今年以来在金融开放等方面的监管政策。以银保监会为例,银保监会法规部一级巡视员梁玲介绍,今年以来截至10月中旬已发布监管制度近60项,在金融开放方面,陆续修订出台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经营提供更多便利。
“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实质性推进,这些既是下一阶段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起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0月21日,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演讲中也表示,要继续顺应新趋势、构建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在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竞争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
事实上,党的十九大以来,金融领域已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目前,这些政策已逐步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实例。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对于下一阶段金融开放,将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便利性;扩大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强金融产品规则对接,提升国内证券、商品期货等业务双向开放,稳步深化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与全球治理等。
郭树清在10月21日的演讲中表示,欢迎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特别是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激发市场活力。
易会满介绍,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
北京作为我国的金融管理中心,积极承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如,外汇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10月23日在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上介绍,将研究整合跨境证券投资账户管理,持续推进外债便利化改革,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等。
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10月23日的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也提出了关于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诸多内容。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介绍,下一步央行将围绕支付清算、登记托管、增信评级、资产交易、数据管理等环节,支持金融科技重大项目在北京落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梁玲表示,将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在京依法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适合科技创新性企业个性化金融服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则介绍,证监会将支持北京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在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继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北京等区域性股权市场登记结算领域的应用。
“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未来金融生态,要趋利避害,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刘鹤在10月21日的演讲中表示。
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垄断等问题,“未来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但这也将对监管制度的完善与监管科技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一场分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专门介绍了目前金融科技取得的新成效:顶层设计日臻成熟、监管框架基本建成、为民利企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央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金融科技’四梁八柱’,我国数字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然而,对于金融业来说,发展金融科技仍任重而道远。“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郭树清如此表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也改变了金融运行机理,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挑战,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郭树清表示。
范一飞介绍,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主要面临着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等挑战。如,一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粉饰包装,增加了金融监管界定和识别的难度,使风险隐蔽性增大。
对于上述一些问题,易纲认为要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助力保留传统的、有效的金融交易渠道和服务方式等。
(作者:李愿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