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贷款诈骗屡得手 骗子为何对个人信息门儿清?

注销贷款诈骗屡得手 骗子为何对个人信息门儿清?
2020年04月17日 08:22 新浪财经综合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原标题:“注销贷款”诈骗屡得手,骗子为何对个人信息“门儿清”?| 新京报快评

  文 | 孟然

  后疫情时代,许多行业复工复产梗阻未消,但一部手机就能开张的“电信诈骗业”似乎未受影响。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有诈骗分子假冒金融借贷平台客服,以“影响个人征信”为由实施诈骗,引导受害人在各金融平台进行“注销”操作,实际上却是向平台借款打入指定账户。受害人多为在读大学生或工作不久的毕业生。23岁的毕业生陈川因为被骗走了9万余元,4月13日试图跳江自杀,幸而被警察拦下。

  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轻信话术上当受骗,恐怕不是一句“很傻很天真”能概括的——人们的防骗意识在提高,但诈骗的套路也在不断迭代。他们总是在寻找弱点、寻找漏洞。那么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会对骗子“言听计从”呢?有三点格外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诈骗分子能够准确报出受骗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就读院校等信息。

  其次,借款平台“秒放贷”。这些受骗者原本就没什么收入,要从他们身上诈骗出数万元,如何“无中生有”?如今个别借贷平台的低门槛、快审核、秒到账,且一些页面刻意模糊借贷属性,正中骗子下怀。

  再次,诈骗者利用“影响个人征信”刻意制造紧张氛围。对大学生而言,征信记录会影响未来就业、买房等一系列终身大事,很难不重视。但实际上,网贷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并无直接关系。可是除非专门去查询,大多数人对征信范围并不完全清楚。

  因此,防骗不能只依赖公众的“火眼金睛”,得靠政府部门、学校、贷款平台等各方压实责任,堵住漏洞。

  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对此,来不得半点犹疑。一些看似不重要、没价值的信息,转手倒卖之后就可能为犯罪分子所利用。个人信息泄露是大多数电信诈骗案件的始作俑者,帮助电信诈骗从“广撒网钓大鱼”进化到了 “精准诈骗”阶段。因此,但凡涉及保管个人信息的部门、企业、学校,都应该对经手的信息负责,像银行管理保险箱一样敬畏、保护个人信息。

  再者,各个金融借贷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审核门槛,真正把好风控关。尤其是针对年龄、职业、收入、贷款用途等加强分类审核。实际上,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曾印发通知,要求年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借款申请,必须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等)表示同意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现在看,这一条并没有落实到位。

  另外,我国越来越完善的征信系统,对规制失信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边界模糊、征信泛化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了约束失德行为、防止欠费的“一招鲜”,这就很容易引发认知上的混乱。相关部门只有遵循严格的应用边界,并加大征信边界的普及程度,给公众一个清晰稳定的预期,才能防止一些人扛着“征信记录”的大旗减损个人权益——这一点不仅针对诈骗分子。

责任编辑:潘翘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2 派瑞股份 300831 --
  • 04-22 长源东谷 603950 --
  • 04-20 光云科技 688365 10.8
  • 04-20 金现代 300830 4.4
  • 04-20 赛伍技术 603212 10.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