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知命:老年人应当自己做投资吗?——基于智力演化视角的分析

顺天知命:老年人应当自己做投资吗?——基于智力演化视角的分析
2020年09月25日 14:55 新华网

原标题:顺天知命:老年人应当自己做投资吗?——基于智力演化视角的分析

  老年人,尤其是高净值老年人士,究竟是自己理财好,还是委托专业机构代为理财呢?对此,不能简单笼统地回答,而应从科学视角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老年人一定偏好低风险投资吗?

  在多数人的认知当中,老年人相对保守谨慎,属于典型的风险规避型投资者,他们主要投资于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及银行理财等。理论上,标准的投资者行为按年龄划分应如下表所示:

  但从实际情况看,却未必如此。近年来,国内频频爆出大批老年人身陷金融投资庞氏骗局或高风险P2P产品的新闻。在众多事件中,老年人都是主要受害者群体之一。2017年,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和上海金融理财师协会联合开展关于公众金融理财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老年人的金融理财行为实际上并不如他们所声称的那么理性。

  当然,这一现象绝不仅限于国内。哈佛大学的调查研究指出,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20%遭遇过投资失误或金融诈骗。在日本,根据日本《警察白皮书》统计,2018年,日本共发生针对65岁以上老人的“特殊诈欺”案12867件,占全年“特殊诈欺”案总数的78%。日本金融厅发布的社会报告也显示,近年来,许多日本老人冒险投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因投资失败导致“老后破产”现象大量出现。

老年投资者为何频频“中招”?

  本该保守谨慎的老年人,为什么在理财投资过程中却大批“中招”呢?对此,常见的分析包括:

  1.知识不足说。做好金融投资要求投资者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素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0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指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基础金融知识水平显著低于30-49岁的中青年群体。美国一项针对老年人金融知识的调查也表明,60岁以后,年龄每增长1岁,其金融素养和理财能力得分就下降1.5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老年受访者在调查中实际得分普遍不高,但不少人对自己的评分却非常高,表现出“过度自信”倾向。

  2.利益诱惑说。许多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受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诱惑,却忽视了其背后的高风险,甚至在冲动之下选择一些明显违背经济规律的“创新”产品。

  3.从众心理说。一些老年人听闻身边的亲戚朋友通过炒股、炒期货、投资P2P等产品获得高额回报,很自然会产生“他行我也行”的想法,直接刺激其产生入市或跟投冲动。

  4.侥幸心理说。很多老年人明知是诱饵,或清楚有风险,依然愿意火中取栗,就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棒的接力者,随时可以中途全身而退,顺利薅到对方的“羊毛”。

  上述说法尽管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并非老年人独有之现象。例如,在资本市场一直就有“羊群效应”(Herd Effect)理论,泛指普遍的从众心理。因此,要解释老人的“投资失误”,需要更强有力的理由。

  2017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引起了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发现,老年人对自己的投资决策往往过于乐观,重收益轻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其投资激进程度甚至超过年轻人,表现得更加“无惧金钱损失”。研究进一步指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和判断,很可能与“流体智力”减退有关。

  当然,经济和金融投资决策很难说完全取决于流体智力,尤其是面对相对熟悉的金融产品时,经验和阅历也相当重要。因此,老年人流体智力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就是所谓的“衰减补偿”。哈佛大学的David Laibson教授认为,人在50-55岁之间(平均53岁),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将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但在此后的55岁,特别是60岁以后,受生理因素制约,流体智力的退化将对人的投资判断起到主导作用。

  多数老年人在面对当今数量庞大、纷繁复杂、快速迭代的金融产品时,要选择好投资对象,如从市场上几千只上市公司股票或近万只公募基金中筛选出一个最优组合,将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难以独立进行财富投资。

老年人应当怎样做投资?

  首先,如果老年人执着于自己投资,一定要正视衰老带来的智力结构自然演变。在此前提下,坚持低风险投资,主要投自己熟悉的理财产品,如定期存款、银行大额存单、大中型银行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国债、货币基金等;对投资金额要做合理安排,即便投资失利也不影响正常养老生活;尽量不投收益率超过6%的金融产品,不做短线炒股等高频投资,不轻易涉足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产品;在投资的过程中,最好要有家人子女陪同。

  其次,如果高净值老年人士更看重相对高收益的投资,最好委托专业的财富管理行业头部机构代为理财。相关财富管理机构可运用其专业知识,通过投资组合、外部调研、评级增信、风险缓释、AI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优选业绩良好的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进行科学配置,确保稳妥地实现预期收益。

  最后,从完善监管的角度看,有关部门还应加强老年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这方面建议可参考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的经验。如美联储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单设了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Office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for Older Americans),专门负责老年人的金融消费保护,针对老年人容易遭受到的金融风险进行提示和帮助。日本明确规定,老年人仅为可“谨慎招揽”的客户,金融机构应在“即使老年人蒙受损失也不会造成生活困难”的范围内设定可投资金额;同时,不可劝其将准备晚年生活的储蓄进行投资交易。再如,香港要求金融机构在向老年人销售金融产品时,须建议老年人请亲属和子女陪同,以避免老年人在不清楚金融产品风险状况的情形下独立做出决定。(作者为植信投资研究院 刘涛)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稳抓股市回调良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日本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30 北元集团 601568 --
  • 09-29 熊猫乳品 300898 --
  • 09-29 东鹏控股 003012 --
  • 09-29 泛亚微透 688386 --
  • 09-25 金龙鱼 300999 2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