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不断加力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不断加力
2022年01月25日 06:41 金融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冰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去年以来,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经营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难题。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正式落地。人民银行采用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接续转换,将对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扩面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2022年,专家认为,银行业应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首贷难”和风险防控等问题,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

  创新服务思路

  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题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中,“首贷户”的融资困境尤为突出。让更多从未获得过银行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成功申请到首笔贷款,不仅是企业主的殷切期盼,也是当前银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贷”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为何较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之所以存在,首先是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没有贷款历史的小微企业客户缺乏了解,同时,如果小微企业本身对银行信贷产品了解不足,也会增加其申请贷款的难度。

  业内人士认为,“首贷难”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次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获得贷款的速度也将加快。

  去年12月,北京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了《北京市小微企业首贷户专项拓展方案》,引导首都银行业探索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长效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扩面。

  “工商银行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题。”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近年来,工行不断创新帮扶“零信贷”小微企业服务方式,通过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丰富外部信息来源,加快信用类产品创新、拓宽融资场景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首贷户”的服务水平。

  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点渠道优势,依托白名单精准营销,触达征信记录中无贷款记录的小微型企业法人客户,及时满足“首贷户”的融资需求。微众银行在拓展“首贷户”方面也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微业贷”授信企业中约60%为“首贷户”,2021年当年新增“首贷户”更是超过了7万户。

  专家表示,要从根源上解决小微企业的首贷难题,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模式和场景,提供新的服务思路。 “在数字技术发展之后,银行可以把这些‘零信贷’小微企业置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分析它们过去的历史行为和信用状况等信息,给经营良好的企业及时提供融资支持。”鲁政委表示。

  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

  提升小微企业服务精准度

  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通过数字化对普惠金融进行赋能,各银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便捷化。

  “银行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微企业,方便小微企业通过线上渠道获得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采用随借随还的方式还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成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之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挖掘小微企业的历史行为数据,将数据转变成为信用,从而让小微企业更好地获得融资支持。”鲁政委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各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研发完善线上化产品服务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

  工商银行紧紧把握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变化和数字技术创新趋势,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着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新体系,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针对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特点,工商银行通过大数据对多家小微企业的纳税、日常经营等情况进行调查,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信贷投放。

  建设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开发设计出“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等产品体系,共40项专属贷款产品,累计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近4.8万亿元。

  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风险相对较高,且单笔贷款金额相对较小,线下业务模式通常对于银行来说费时费力。浦发银行利用数字化技术,以互联网方式提高获客效率,从而提升小微客户融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该行与头部财务软件服务商合作,通过盘活税务、发票数据,对企业进行精准风控判断,从而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融资服务。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未来金融科技服务长尾客户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普惠金融业务的融合,充分发掘小微企业金融资产、工商税务、供应链物流等大数据信息,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不断升级普适性的数字化产品。

  “银行业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缓解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替代银行人工操作,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操作风险发生,降低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 娄飞鹏建议。

  强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倾向于有良好贷款记录的企业或头部小微企业。“相比之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娄飞鹏直言。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一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能够管理的小微企业客户数量非常有限,且贷后风控也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这就导致了运营成本高、实时性差等问题,银行难以把控小微企业复杂多变的风险特征,从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产生影响。

  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银行业更加重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智能风控体系,帮助小微企业破除融资难题。如农业银行采用流计算、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创新与普惠金融相适配的风控手段,实现信用、欺诈、操作等全方位风险防控,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依托智能化信贷工厂,构建科创智能风控体系,为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专属金融服务,实现了对优质科创小微企业的高效支持和有效覆盖。

  新网银行自主设计了全套数字化风险管理的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从反欺诈到信用风险评估的全套系统。

  谈及下一步如何做好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可应用大数据风控平台,开展贷前、贷中、贷后智能风险管理,增强贷款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搭建智能化风险监控预警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过程管控,动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前瞻性分析,进一步有效识别风险。

  “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匹配更具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加强科技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强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娄飞鹏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晨婕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8 华兰疫苗 301207 --
  • 02-07 合富中国 603122 4.19
  • 02-07 中触媒 688267 --
  • 01-28 坤恒顺维 688283 --
  • 01-27 粤海集团 001313 --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