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涛雄:通胀压力在第三季度有望进一步减小 线上市场呈企稳趋势

清华大学刘涛雄:通胀压力在第三季度有望进一步减小 线上市场呈企稳趋势
2021年07月27日 09:06 新浪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7月26日,大宗商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胀走势分析——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系列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以“从iCPI指数看线上市场通胀”为主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进行了发言。

  “为什么给大家看一下线上市场的情况?直接的原因是我们手上有现成的产品,我们把它叫iCPI,就是叫在线的物价指数(Internet-based Consumer Price Index)指数,它是收集了互联网100多个平台的价格数据,很严格的按照权威的CPI编制的办法来进行编制,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刘涛雄说。

  刘涛雄同时指出,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研究发现,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商品价格的调整速度比线下要明显的加快,特别是大宗商品对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线上商品价格的影响比线下明显的要快。

  “我们看看线上的情况,我们也能够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大宗商品带来的影响有一个了解。从二季度和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特别是二季度,有四条结论。”刘涛雄说。

  第一、从总的物价走势来看,第二季度同比的涨幅,相对一季度进一步的扩大,但是环比有所下降。总体上线上市场有一个稳定的趋势,有一个企稳的趋势。

  “同比扩大,就意味着今年二季度相对于去年二季度这个涨幅,比一季度相对去年一季度是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二季度的通胀压力比一季度是要大一点的。”刘涛雄说。

  另外一方面,刘涛雄指出环比是下降的,二季度相对一季度其实是在下降的。

  “为什么同比上涨大,那就说明去年一季度的基数和二季度的基数相对较低。所以从环比下降来讲,也就是说二季度的物价其实相对一季度来讲,是有下降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初步的认为它有一个企稳的迹象。”刘涛雄说。

  第二、各大类商品线上价格的涨幅分布明显收敛,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线上通胀水平在企稳。

  “我们都知道物价可以有总的价格的情况,还可以分成各个大类,一般是有八大类,我们把八大类的涨幅分别进行一个分析,我们会发现就是我们的第二条判断。分布明显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每个季度都有八条线,代表了八个大类同比的涨幅。很明显的能看出来,无论是19年,还是20年第二季度,八个大类的涨幅区别还是蛮大,但是今年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明显收窄的,之前的区别最高的和最低的都是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是5个百分点以内。”刘涛雄说。

  刘涛雄表示,这个实际上从某个侧面表明,中国这一轮通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输入。

  “输入的通胀有一个传导的过程,一定从某些大类先开始,大宗商品对不同商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从某些大类开始,先受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就会涨得比较快。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大家都差不多,就到一个收敛的现在季度的情况。”刘涛雄说。

  在刘涛雄看来,既然收敛了,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传导的过程基本上是差不多了,这个也佐证了线上的通胀水平,其实是在企稳的。

  “我们如果做一个定基的指数,就是我们把2019年的1月份作为一个基准,它是百分之百,然后每个月都相对于它,比如说现在的6月份,相对于它,大概在115%左右。之前一直到去年年底,这个一直在发散的,不同大类之间差距一直在扩大,但是到现在,这个差距在缩小。所以,这些都是说明线上的通胀,在各个大类之间的传播,有企稳的迹象。”刘涛雄说。

  第三、物价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有联系的,通胀压力在第三季度有望进一步减小。

  “物价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有联系,从理论上是很好理解,大宗商品是原材料,要传递到下游。实际上数据上要发现也不太容易,这就是我们看线上市场的好处,我们就发现它比较吻合。这是交通工具的iCPI,和原油的价格,食品烟酒和大豆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都比较稳定的。棉花的大宗商品和服装iCPI的走势,黄金大宗商品和其他类别的iCPI的走势,总体比较吻合。”刘涛雄说。

  刘涛雄介绍,自己做了两个稍微专业一点的统计分析,在统计学上叫格兰杰因果检验,简单来讲,一个变量的变化能不能带来或者预见到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化。

  “我们如果用我国统计局所颁布的物价指数,比如说CPI和大宗商品来做,我们想看大宗商品的变化能不能预见到物价水平的变化?因为CPI只有月度的指数,我们发现这种能预见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大豆大概要滞后5个月,才能对CPI构成一个显著的预见性,五个月就是半年,看起来很长。原油相对区别大一点,原油的变化在两个月,三个月,带来对CPI变化。不管怎么样,其他的大宗商品我们都没有发现,包括黄金、棉花这些。”刘涛雄说。

  刘涛雄同时指出,如果换成用线上的iCPI指数来做这个工作,会发现显著性和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

  “线上的物价指数有一个好处,是高频的,也就是可以做到天,做到周,我们这里用的旬,就是十天一个单位的物价指数,大豆大概滞后40天,一直到90天,都是对线下的物价有影响的,特别是黄金对线上其他类的物价,其他类主要包括一些黄金的首饰,所以联系很紧密,10天之内就会有影响,而且一直到90天之内都会有影响。原油对交通工具也是在20之内有影响,甚至棉花的大宗商品对服装,在10之内对线上的价格优影响。”刘涛雄说。

  刘涛雄表示,原因还值得去分析,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统计学上的展示,这就说明线上的价格确实和大宗商品的物价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我们分析大宗商品,初步来看,现在大宗商品的上涨,压力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最近的一个月,包括专家们判断要再进一步往上涨,这个概率还是不太高的。如果我们认为大宗商品的价格基本稳定,甚至可能下走,从大宗商品对iCPI的传播来讲,恐怕有望在第三季度,再进一步的减小。”刘涛雄说。

  刘涛雄认为,结合iCPI在第二季度的状况,本身它就有企稳的迹象,所以认为在第三季度,线上商品的通胀压力,不应该有进一发展的这种情况,或者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

  第四、第二季度的调价频率比第一季度要快,反应更活跃,但是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相对疫情前来比,还是恢复得不够。

  通过对二季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刘涛雄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二季度的线上价格是企稳,没有出现担心的通胀恶化的情况。下一步经济政策在防通胀的同时,要适度的向稳增长转移。

  “为什么这么讲?这就是因为我们在一季度和去年年底,社会上和专家们也好,担心通胀还是挺多的,主要是大宗商品和国外的价格快速上涨,但是中国国内并没有出现我们原来一些人所预测的那种比较高的通胀,现在并没有出现。一方面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确实在上涨,而且国外的输入通胀确实也比较激烈,但是国内的通胀还没有那么恶化,那就说明我们企业在面临着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它的销售的价格并没有太涨,说明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利润可能就会会下降。”刘涛雄说。

  第二、为什么没有上涨?一方面企业自己消化了这些压力,另一方面可能是下游的消费需求还没有那么旺盛,所以要重视促进消费。

  “这个是有证据的,现在消费,虽然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在持续的恢复,但是还明显的不足,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就是二季度GDP,今年和明年两年的平均增长率,GDP是5.5%,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两年平均是4.4%。而19年疫情之前,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是6.7%,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无论是半年的情况,还是二季度来看,实际上我们的消费增长都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率的水平,所以我们要重视促进消费,如果下游的消费不旺盛,那有可能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从物价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没有出现比较大通胀的恶化,也跟下游的消费需求恢复不足有关系。”刘涛雄说。

  第三、我们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还是要继续跟踪,特别防止结构性的通胀。

  第四、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

  “因为我们现在讲的这些,其实都是在疫情这个背景之下的,包括大宗商品之所以上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疫情的情况下开工不足。”刘涛雄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蒙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9 圣泉集团 605589 --
  • 07-28 芳源股份 688148 4.58
  • 07-27 本川智能 300964 32.12
  • 07-27 厦钨新能 688778 24.5
  • 07-27 绿岛风 301043 26.7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