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东旭:内循环外循环不存在哪个更重要 要看不同的历史条件

姚东旭:内循环外循环不存在哪个更重要 要看不同的历史条件
2021年06月26日 22:43 新浪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书发布会暨“双循环”研讨会于2021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旭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姚东旭表示,回看20世纪70年代以后,贸易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猛烈的,无数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个观点,之前的亚洲四小龙也是一样。出口意味着有更大的进口能力,贸易引来了资本想拥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集聚,贸易带来了需求的扩大等等。

  他指出,贸易的基本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产业间贸易在六七十年代以后逐渐渗透或者深入到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使得一个国家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有得以发挥的机会,比如中国,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也没有那么多原料,但是我们有便宜的劳动力有非常大的优势。产业内部的贸易使我们有机会只占据产业链的一段,就足以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产业链贸易替代产业间贸易,要素比较优势使我们得以发挥,我们自身的超大市场使规模经济方面呈现出来的优势更为突出。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优势表现的更加突出。

  此外,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的积极干预事实上帮助中国的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竞争力。他表示,外循环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我们提出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因为我们又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贸易依存度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最高的2006年达到60%多,现在只有30%多。他表示,我们的大国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显现,我们自身就是大国,我们劳动力价格随着贸易的发展,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就是收入,在不断上升。但这个上升不是说好像丧失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应该得到纠正,他表示这非常荒谬:“我们忽略了生产的目的是什么,难道老百姓获得更高的收入不值得肯定吗?实际上贸易就是会拉平各国的比较优势。”

  最后他还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忽略外循环有重要的作用,而绝不是闭关锁国,实际上内循环、外循环不存在一个哪一个更重要,它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呈现出哪一个可能在那个阶段它的贡献会更大。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30 永和股份 605020 --
  • 06-30 科德数控 688305 --
  • 06-29 宏华数科 688789 --
  • 06-29 中集车辆 301039 --
  • 06-28 英科再生 688087 21.9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