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消息,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于6月10日举办,峰会主题为“新金融 新发展 新贡献——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质效升级”。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东荣表示要借助数字技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要加大对普惠、科创、绿色等领域支持力度,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促进金融业不断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东荣: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金融 新发展 新贡献,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质效升级”。突出了一个新字,我想顺着这个方向补充一点的是,我们跨进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迎来新的挑战,更突显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但同时离不开金融的作用支持。党和国家历来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应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十四五”规划还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金融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上述这些重要论述清楚地阐明了金融的本质和宗旨,揭示了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为中国金融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为开展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整体上看,实体经济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为这些生产过程提供支撑的行业集合,在外延上,包括农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也包括数字技术渗透应用而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金融总量不断增加,产品和服务种类不断拓展,形成了层次丰富的金融体系。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规模不断增加,为企业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同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最近,国家又进一步优化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国家金融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完善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支持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如区域间经济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社会再生产循环出现矛盾等。这表明,在我国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能否有效实现金融供给已成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这个背景下,要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离不开金融各业态的融合,就需要结合当前所面对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和完善健全现行金融体系,注重加大对普惠、科创、绿色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下面我将围绕以上这三个方面来谈点个人的浅见认识。
一、借助数字技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的环境下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的今天,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有着良好的基础。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二十条举措,又称“数据二十条”,其中明确提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征信机构提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的多样化征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信用融资”。
金融行业是数据依赖型行业,天然具有大量的数据应用场景和需求,比如金融业为了更好地评估实体经济的融资风险,需要有大量的实体经济数据。这些数据对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因此,通过数据共享使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新路径。
数字技术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风控领域,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空间。通过数字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对行业内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精准分析,更为精准有力地支持行业优质企业。比如供应链金融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让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良好实践。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或贷款对象的监控,从财务报表等静态数据,转变为动态数据的实时监控,将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已有大数据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活跃情况、订单情况、交付情况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更多维度的研判,依托丰富的真实数据来源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出各标准数据的区间范围,通过上下游企业数据的匹配。对其资信进行合理判断,充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类业务可以获得数据实时变化,并提供部分数据变化预测,对业务周期全程化进行监控,能够做到及时通知和给出建议,从而将金融机构风险降到最低。
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与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起来。长期以来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金融业其他业态,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应发挥更大作用。要调动所有的金融资源,包括所有金融机构、全部金融市场共同发力,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在新形势下,除了继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外,还要在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较慢,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经济发展支持不足。未来,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应下大力气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充分释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优化资本市场体系、产品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市场要注重满足企业发债融资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提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和条件的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多元化融资。
三、金融业要加大对普惠、科创、绿色等领域支持力度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一是要发展普惠金融。对金融机构来说,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意味着新的市场空间的拓展。近些年我们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考核激励、体制机制、政策引导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要改进小微金融服务考核,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和利率等约束,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丰富处置方式和手段,加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通过定向降准及再贷款、再贴现等优先支持,提升小微金融供给水平,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同时防范信贷供给过度和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二是要发展科创金融。由于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我国仍然存在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度不高、大量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大量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没有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等难题,为此科技金融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针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和增强金融供给,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建立风险分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发展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绿色金融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绿色低碳投资,这就需要通过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投融资。金融机构应重点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权益等多种形式,服务于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促进金融业不断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作出更大贡献。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帆 SF034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