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联消金因“四宗罪”遭银保监会通报 回应: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

招联消金因“四宗罪”遭银保监会通报 回应: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
2020年10月22日 17:20 新浪财经

  10月22日消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招联消金存在夸大及误导宣传、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四宗罪”。

  针对银保监会的通报,招联消金表示:“我司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对于此次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深度反思,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开启自查和整改工作。截止目前,我司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并不断将整改向深入推进。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业务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招联消金还表示:“银保监会检查组对我公司消保工作的现场检查,是对我司消保工作的一次彻底体检,极大地提高了我司消保合规管理水平。招联公司成立以来,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建立了消保制度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积极探索将金融科技运用于风险管理,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

  招联消金的“四宗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具体来看,在营销宣传上,招联消金在相关宣传页面、营销话术中,未明确说明展示利率为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都可借”“随借随还”“想还款可以提前还款”等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对合作商管控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准入审核不严格,未深入分析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行业特点、产品和市场占有情况等。二是合作规模控制不严。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该公司对上海某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为3000万元,但2019年8月末的实际规模为6000万元。2019年9月27日,该公司在每日预警报告中给合作公司设置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但第2日即将合作公司的分期业务合作规模限额从3000万元上调到7440万元。三是对风险事件预警分级不审慎。该公司在前述上海某公司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调低预警级别。

  在催收管理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存在不当催收行为。如对已明确还款日期的逾期客户胡某,仍继续进行电话催收,对客户造成骚扰;向客户刘某工作单位拨打电话,告知其同事关于刘某的逾期信息。二是对委外催收机构考核不严。未严格执行委外催收机构品质考核制度,考核时存在未对催收公司不当行为扣分的情况。

  此外,招联消金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通报》指出,2018年以来,该公司与银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联合贷款业务,向借款人收取贷款本金1.5%的平台服务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关费用7943.23万元,但未向联合贷客户提供有别于单独放贷客户的额外实质性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银保监会消保局表示,将严格依法依规对招联消金进行处理。银保监会消保局还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严格按照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融资收费新规”,在营销宣传、收费管理、第三方管控、催收管理等方面对照检视,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招联消金于2015年3月6日开业,据其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是由招商银行旗下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注册资金 20 亿元,双方各占 50% 股权。公司注册于深圳前海,是我国第一家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

  招联消金目前只推出了“好期贷”、“信用付”两款产品。其中,“好期贷”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据官网介绍,该产品最高额度20万元,最长借款期限36个月;“信用付”则是消费分期产品。虽然产品不多,但背靠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招联消金的盈利能力一直不错。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招联金融实现营业收入约107.4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净利润约14.66亿元,同比增长17%。

  在盈利增长的背后,来自消费者的投诉也是源源不断,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招联消金的投诉多达9757条。据了解,此次为招联金融首次收到监管通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8 五洲特纸 605007 --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
  • 10-23 宝丽迪 300905 49.3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