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1°29′,东经118°2′。凌家滩共计出土完整玉人6件,其中1987年发掘的87M1出土3件呈站立姿态的玉人,1998年发掘的98M29出土了3件蹲坐姿态玉人。6件玉人头部均有带三角尖顶的冠饰,双臂弯曲止于胸前,玉人冠、腕、腰部各有方格纹、横条纹和斜条纹佐以修饰(图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神人、神兽,它们的原形到底来自哪里象征着什么,从没有人给出具体的答案。
造型相似的考古文物
与凌家滩玉人相似的人物造型在其他的考古文物中多有发现,它们被称之为“失落的文明”,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的原形,这不仅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图二)。
一是安纳托利亚文明。安纳托利亚青铜文明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本土的哈梯文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本土居民哈梯人在半岛中部建立了一些邦国,他们在几乎同时代的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文献中被称为“哈梯国”。哈梯人采用两河流域地区的楔形符号书写自己的语言,所发现的哈梯语文献主要出土于赫梯王国首都哈图沙城(今土耳其的博阿兹柯伊地区)。当外来的印欧赫梯人进入安纳托利亚半岛并建立政权后,哈梯文明因逐渐融入外来的赫梯文明而随之消亡。
二是基克拉底文明。基克拉底文明所在的基克拉底群岛海域总面积大约2572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部,在雅典东南方向,该海区有人居住的岛屿大约有200多个。基克拉底群岛大多由火山喷发形成,并围绕海底火山口分布成圆圈形状。古希腊人用“圆圈”(基克拉底)一词为该群岛命名。
三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亦称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明。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同时代。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面积更大分布更广,但持续时间却很短暂。哈拉帕文明的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800年左右,公元前2600年达到鼎盛,人口可能超过500万。在公元前1900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使印度河流域干涸,人们开始选择离开城市。在公元前1800年大部分城市都被遗弃,文明至此崩溃。从地理上看,印度河流域文明,分布在约125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括了整个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阿富汗部分地区,直到1920年被发现才重见天日。
四是印加文明。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
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加帝国王室成员双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对16、17世纪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关照视角,并始终保持着对这场新旧文明冲突的矛盾立场。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区。
据最新考证,真正的印加文明范围辐射了南美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拉美部分地区都发现印加文明时期的遗迹。
除上述具有代表性的以外,还有复活节岛上的摩艾,古希腊米诺斯文明的双手执龙神女,哥贝克力遗址中的石人,蒂瓦纳库文明中的巨石柱等等,它们的造型都与凌家滩玉人形象十分相似,而且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地处在北纬31°上下,时间都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
从“天蝎座”到“心宿二”
这些考古文物从侧面看,它们都有半蹲半跪的状态,所有的造型指向都与天蝎座相似。“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们仰望星空,所有的恒星都是圆的,之所以天空中有那么多的动物和人物,那是人类对天空的想象,是人类为了区别恒星与恒星,把恒星分组相连,联想地上所看到的人物和动物,天蝎座就是最好的代表。在埃及的天体图像中,把这一区域天体想象成一个蝎子,这并不代表真的有个蝎子在天空爬行,他们身处沙漠,地上有这样的动物,而中国把这块星空想象成二十八星宿东方青龙的一部分,蝎子的头部为房宿,心脏部分是心宿,下半身及尾部为尾宿,其中房宿有四个恒星组成,心宿有三个恒星组成,尾宿有八个恒星组成。
天蝎座(拉丁语:Scorpius),是位于南半天球的黄道星座之一,也是一个接近银河中心的星座。天蝎座中心位置赤经16时40分,赤纬-36°。夏季出现于南方天空,蝎尾指向东南,在蛇夫座、人马座、天秤座等星座之间。α星(心宿二)是红色的一等星。疏散星团M6和M7肉眼均可见,座内有亮于4等的星22颗。夏天20-21时,南方地平线附近有一颗亮星,这就是天蝎座α星(心宿二)。天蝎座里视星等高于2.4等的恒星就有6颗,这个数量仅次于猎户座的7颗,与半人马座、大熊座并列第二。天蝎座大、亮星多,且是黄道星座,格外引人注目。但天蝎座只在黄道上占据了7°,是所有黄道星座中黄道经过最短的一个。天蝎座从α星开始一直到长长的蝎尾都浸在银河里。α星恰恰位于蝎子的胸部,因而西方称它是“天蝎之心”。在中国古代,正好把天蝎座α星划在二十八宿的心宿里,叫作“心宿二”。东西方的天文学家们在此不谋而合。
心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第五宿。心为火,是夏季第一个月应候的星宿。心是龙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座α星),古代称之为大火,它是一颗红超巨星,呈红色,是一等星。心宿二英文名Antares是两个词Anti和Ares拼合而成。Ares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与火星的名字,整个词的意思是“火星的敌手”。因为心宿二的亮度和颜色很象火星,而且两星的运行轨道都在黄道,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时,两个红星闪耀天空,于是心宿二由此得名。
心是龙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座α星),古代称之为大火,它是一颗红超巨星,呈红色,是一颗一等星。心宿也属于天蝎座,心宿三星组成了蝎子的躯干。
心宿二又称大火,又名大辰、商星、天司空(心星在卯,火出木心,故曰大火):对应 氐、房、心、尾四宿。《十三经注疏·毛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西汉毛苌传云:徂(音cú),往也。六月皆夏朝之历法也,相当于今之农历。火星中暑盛而往矣。东汉郑玄笺云: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兴人为恶,亦有渐,非一朝一夕。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从天蝎座与大火星关系来看,他们是同一片天空,而这片天空下的早期人类之所以崇拜它们,因为它们的出没正好与农作物生长息息相关,有了它们的出没,在四季分明的纬度,农作物收成得到保障,社会得到进步,而世界三大谷物起源地正是出自这些地方。
文献中的“大火”星与“火历”
大火星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二,是古人授时的主星。这种在使用太阳历纪时之前,以星象来记示时间的历法庞朴教授将其命名为为“火历”。古人通过观测大火星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夏小正》有“五月……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时也”,这说的是当大火星在黄昏高悬于空中时,便到了种植黍、菽、糜的季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以火纪”或“火纪时焉”,就是以大火的视运行为依据来记叙时节,规定农事。“以云纪”则指的是依照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依据记叙时节。青铜器及玉器上同时出现云纹(黄帝纹)和火纹(饕餮纹),代表着科学时间的传承。
古人将大火星作为确定季节的重要时间标志,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春季,大火星在黄昏时出现;夏季,大火星黄昏时高悬于空中;秋季,大火星黄昏时向西方落下;冬季,大火星与太阳一同出没,夜晚无法观察到。大火星运行和农时周期之间的规律比太阳运行的关系更为直观,古人据以治历明时,作为农业生产的依据。炎帝时期,部落首领承担观察大火星的职责,后来帝颛顼设立 “火正” 一职专门负责观测。火历对年和季节的区分较为模糊,相比之下,后来发展的四时历对季节的划分更加精确。由于火历的粗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岁差影响导致大火星的运行出没规律与农时偏差增大,大火星在一年中间升起的日子越来越晚,其出没见伏的周期渐渐与一年四时的农时周期相错,从而逐渐丧失了作为时令标志的功能,大火星慢慢地从授时的领域淡出。火历逐渐被更为精准的太阳历等历法取代,此时便逐渐由炎帝时代迈入黄帝时代。其中炎帝时代指的是以大火星为授时主星的“火历”文明,黄帝时代指的是依照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治历的“太阳历”。
中国古文字中的大火星
从古文的字形出发,是另一个研究“大火星”文明的突破点。金文中的“火”字为心宿三星,中间为大火星也就是心宿二,两边为心宿一和心宿三,虽然火字记录三星,其表达重点在于大火星,“赤”字正是“大”字与“火”字”的上下组合,而炎帝的“炎”帝就是两个“火”字的重叠(图十)。炎帝时期便是以大火星为主星授时的时代,而“炎黄子孙”指的就是炎帝时期所用火历和黄帝时期所用太阳历的传承。黄帝的“黄”字在甲骨文中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象形,中间的圆圈是地球,上下贯穿的一条弧线加上一个箭头表示地球的公转及其公转方向,右下角的一段直线,表现的是自转轴的夹角。“黄”字甲骨文字形和地球公转自转对照图对比可以发现其原理完全相同(图十一)。
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商朝时期。火历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从文字中也可以看出,利用大火星的记录较为粗疏,地球公转自转更加形象具体。在甲骨文形成之前,大火星就已经被古代先民所关注,并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甲骨文的出现,进一步将大火星的形象固定下来,成为了一种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不仅记录了大火星的存在,也传承了火历文明的记忆。虽然不同文明的天文历法是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孤立看待。将该大火星的符号与其他文明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文明间的相似性。
以上四图的从左到右的顺序是:1.器物出自史前的英格兰岛 ,2.中国双墩遗址人像,3.出土于巴基斯坦的人面陶盆,4.所示的陶碗出自丹麦(图十二)。心宿三星都以孔洞的方式表现,而中间的大火星被重点突出。这些物品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但是依托于所观察到的天空是同一片天空,故对星象的记录。这些器件上面的纹饰高度相似性,中间的是大火星,旁边两个小圆圈为心宿一和心宿二,这与中国古文中的“火”字更是不谋而合。
而在中国考古文物中“大火星”的图像大量出现。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1.石家河玉器,2.三星堆青铜面具,3.新干大洋洲遗址中的青铜面具,4.红山文化中的玉器,5.良渚文明的玉琮王图案(图十三)。
从玉人原型到炎帝
除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文物以外,还要大量的图形直接指向大火星,尤其特别的是饕餮纹,对于饕餮纹的研究著作不计其数,但是没有一个能指出饕餮纹的原型(图十四)。早些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饕餮纹的名字莫名其妙,建议改成兽面纹,从甲骨文“兽”字的字形来看,到是与观测大火星的出没有关。
天空中星象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人通过观星连线可以虚构其造型。龙的原型和龙字甲骨文原型是东宫七宿星宿连成线之后的构想图。玉人造像展示同样的是东方苍龙七宿之星图造像的构想。若将星象视为龙,则龙分升龙与降龙,将星象视为玉人,则分立姿与蹲(跪)姿。而换春季,大火星在黄昏时出现,称为出火,这是站立玉人的原型,秋季,大火星黄昏时向西方落下,称为内火,这是蹲(跪)姿玉人的原型。可以看到无论站姿玉人还是跪姿玉人,其中部手臂皆伸直放于胸前,这部分重点表现的是东宫七宿中的心宿三星。心宿三星在妇好墓跽坐玉人中被重点记录,但其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妇好墓中玉人代表心宿三星的是后背的柄状器,仔细看,上面螭龙图案(图十五)。
在凌家滩遗址同样出土与妇好墓中玉人后背柄形器类似的冠饰代表的也是大火星。因心宿三星中起标志性作用的是心宿二,即大火星,心宿一、三作为辅助,故在这里将心宿三星的刻画等同于大火星的记录。在天空中的位置分布上,东方苍龙七宿的房宿、心宿、尾宿这三个星宿所处的天区与天蝎座所在的天区有部分重叠。东方苍龙七宿如果用一根假想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其形态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其心宿被看作龙的心脏部分,而天蝎座是由16颗亮星组成的一个大“S”形,形态犹如一只张着两螯的大蝎子,心宿二正好处于天蝎座的核心区域。在不同地区对大火星的观测有一定的相通性。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叙利亚哈夫拉文化中的泥塑人像同样发现相似的表现形式,陶人双臂弯曲置于胸前,用于表示大火星。玛雅文明中的壁画中,中心赤色人像及其座驾代表大火星,上下两星代表心宿二和三。
对于“大火星”的论证除了考古、文字、文献、科学“四重证据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民俗学的方法加以论证。宝鸡的社火节、陕西凤翔的脸谱、内蒙古的萨满以及众多的年画和吞口都有“大火星”存在的痕迹。我们之所以称呼“火历”为“遮蔽的文明”,这是因为这些文明并没有失去也没有落下,它们就在我们眼前,它们在考古现场,在博物馆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视而不见,那是因为被太多的人类进化社会发展宗教理论所遮蔽。吴卫红教授把凌家滩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先锋是有依据的,但是先锋不至一个,“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在中原大地上除了凌家滩以外还有象石家河、良渚、三星堆、石峁等等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得以呈现,他们都是先锋,都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存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独立发展,因为他们拥有的是同一片天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炎帝神农氏,而我们都是他的子孙。
文/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汪开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