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红树林保护的挑战与举措

浙江省红树林保护的挑战与举措
2024年12月31日 10:36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章朝平 李健宝 董事壁

红树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素有“海水净化器”“海岸卫士”和“海洋绿肺”之称,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重点关注了浙江省红树林保护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今后的红树林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浙江省是我国红树林栽植的北界,截至2023年底,全省红树林面积已达477.3公顷,主要集中在温州市和台州市,分布于瓯江河口、鳌江河口、乐清湾、沿浦湾和三门湾,主要树种为秋茄和桐花,其中秋茄树种约占95%以上。近年来,浙江省深入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政策制度不断完善,营造修复有序推进,科研攻关实现突破,经济效益初显成效。

然而,浙江省红树林在保护修复、北移扩面、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红树林总体规模较小,与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相比,全省红树林占全国面积仅0.4%;另一方面,以鳌江为界,南北长势差异大。龙港红树林长势最好,平均高度4.5米,在鳌江南岸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生态景观。而洞头红树林平均高度约70—80厘米,乐清西门岛66年前种下的红树林至今仅约2米高。

作为红树林版图上的最北端,浙江省在全国红树林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浙江省红树林保护发展要本着“生态优先、科学修复、突出特色、统筹推进、兼容共赢”的基本原则,以打造“中国红树林北界”“红树林北移扩面试验场”“红树林生态价值转化”三大标杆为引领,推动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突出创新实践导向的生态保护发展样板。

坚持系统保护,打造“中国红树林北界”生态保护标杆。做好长期保护规划,编制浙江省红树林保护发展中长期规划,开展全省范围红树林宜林地资源现状调查,根据海水盐度、土壤与沉积物、高程、潮汐浸淹等关键指标明确宜林地界限。推进保护与生态修复,深化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加快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广“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模式。引导沿岸企业工业废水集中处置、养殖塘尾水生态净化、城镇污水分类处理,加强互花米草及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提升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完善长效保护机制,加强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违法违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红树林问题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生态环境警示片拍摄内容,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明确县(市、区)保护修复主体责任,市级主管部门强化目标监管,保护实绩纳入干部考核。

构建保障体系,打造“红树林北移扩面试验场”示范引领标杆。完善政策体系,借鉴海南、广西、广东等地经验,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专门立法。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力度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蓝色海湾”等更多整治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项目库,市县两级以专项资金形式将红树林保护发展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深化科研突破,推动建立中国红树林北缘实验站、浙江省红树林研究中心、海岸带植物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重点围绕耐寒种质培育、病虫害防治、固碳增汇、北移扩面启动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打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共赢标杆。以整体观念破解树海矛盾,秉持生态优先理念,科学推进扩面增量、北移突破,提高红树林造林成活率和生态稳定性,确保生态服务功能有效发挥。以融合观念解决人树之争,探索“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以红树林生态反哺鱼虾蟹贝实现养殖水面减少、综合效益增加。建立红树林营建管护百姓参与机制,推广龙湾树排沙岛做法,有偿雇佣当地渔民种植管护。以共赢观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响“中国红树林北界”金名片,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红树林主题旅游目的地,探索建立红树林蓝碳收储交易平台及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探索红树林碳汇抵质押贷款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打通红树林碳汇转化通道,推动红树林变“金树林”。

作者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