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马力直面挑战的生产研发一线 展现2024收官的“南京韧劲”

开足马力直面挑战的生产研发一线 展现2024收官的“南京韧劲”
2024年12月30日 08:02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升级改造的智能涂装车间投入试运行,可实现年产10万扇门板的油漆喷涂生产作业,产能较之前翻了6倍。

南京电气绝缘子有限公司生产的6万片玻璃绝缘子产品运抵天津港。该批货物将于1月6日登上远洋货轮,运往中东地区,用于伊拉克至科威特420公里输电线路的建设。

岁末冲刺,走进南京那些发展强劲的企业,紧张的生产场景、丝滑运转的智能车间、增资扩产的项目、孕育无限潜力的实验室,见证着中国经济不一般的“韧劲”。

打破欧美企业的垄断

“第五批次玻璃绝缘子马上要发货,下一条线路正在洽谈中!”12月26日,南京电气海外团队负责人于雯雯见到记者来访,满心喜悦分享好消息。

订单供不应求,生产线24小时开足马力运转。在企业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石英砂、石英石等原材料不间断送进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的窑炉,熔化后的玻璃原液流入模具成型,再经钢化、冲击、水循环等工序,生产线上流水般“滑”出一个个玻璃元件。经组装后,由这些玻璃元件构成的玻璃绝缘子将销往世界各地。

玻璃绝缘子用于保障电力铁塔和输电导线之间绝缘以及输电导线的支撑固定。去年底,企业成功加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并签订了约1000万美元、50万片玻璃绝缘子供货合同,目前已交付4批次、42万片。因产品安全可靠,这个月,合作方再次抛来“橄榄枝”——阿曼至阿联酋600公里输电线路也有意向使用“南京制造”。

“这个项目让我们打破了欧美企业在中东市场的垄断,意义非凡。”于雯雯坦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订单是南京电气首个在中东地区总金额达千万美元的项目,也是企业首次真正意义敲开中东地区的大门。此前,该地区国家电力基础设施长期由欧美企业把持,业主对欧美国家产品过度青睐,市场对中国产品几乎是“封闭”状态。

“南京制造”何以打破欧美垄断?

在南京电气海外团队市场总监齐光明看来,产品的技术实力是关键。他介绍,电力行业评价产品好与坏最重要的标准是安全可靠,而钢化玻璃的一个特性是容易产生自爆,南京电气通过原材料配方和工艺的改进,产品在线路上的自爆率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及以下,最长使用年限可超过50年,全球范围内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不超过3家。在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技术专家组交流会上,不少专家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表示“不可思议”。

技术过硬之外,稳定的供货能力也是企业拿下订单的重要一环。“客户要求10个月供货50万片,因为是首次合作,合同产品类别特殊,对生产要求极高,同时生产前要完成海外第三方试验室的型式试验,最终还需要配合涂料厂家进行RTV涂覆工作。”于雯雯说,这笔订单的特殊要求、额外实验要求远超其他合作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南京电气在技术上通过海湾国家苛刻的“准入标准”后,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凭借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南京电气在世界能源领域持续“圈粉”。这个月,企业作为主投标人,中标巴基斯坦1.5亿元人民币玻璃绝缘子加金具(金属器件)项目。截至目前,南京电气的产品已销往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拳头产品玻璃绝缘子在手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套管的产品订单也排到了明年9月。

临别南京电气,于雯雯邀请记者明年再访“新产线”。原来,企业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签约的总投资5.5亿元玻璃绝缘子绿色数智化项目明年1月将在南京经开区正式施工,未来4号窑炉和相关配套建成后,企业产能还将大幅提升,为参与国际价值链、供应链重塑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行动:近年来,南京市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04条任务落地率超90%。中欧班列通达12个国家70余个城市,在全省首开跨里海和黑海通道班列,加速构建扩大开放战略高地。

传统制造变智能制造

一米多长的“手臂”单手轻松举起一张铝板,一个敏捷转身,便将其放进数控冲床中,几秒钟后,铝板上出现一个车窗外框……走进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门产品生产智能制造车间,偌大的车间里工作人员很少,“主角”则是一个个力大无穷、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眼下正是年底产品交付旺季,生产线上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有条不紊忙碌着,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南京康尼机电轨道交通事业总部企管企划部部长张慧介绍,以铝板冲压为例,过去需要多人协同作业,效率低、质量还难以把控,现在一台钣金机器人就能搞定上下料、冲裁等全部流程。如今,车间内窗框焊接、门框焊接、玻璃粘接、机构装配、门板包装等工作全部由机器人作业。

后方“机器换人”,发号施令的则是前端的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走进其中,智慧大屏上数字不断跳动,生产计划、订单信息、车间内机器人的实时工作状况等一览无余。数十位负责生产组织、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对着电脑紧张忙碌。

物料控制负责人汪民伟介绍:“通过CRM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获取客户需求信息,APS一键排程后,SAP自动进行MRP运算,并向制造部门和采购部门下达生产采购指令。可以说,这里就是智能制造车间的‘智慧大脑’。”

“智慧大脑”叠加机器人作业,南京康尼机电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采访中,有一线工人坦言,“通过MES系统可以直接获取生产计划信息,不需要段长、班组长再来分配任务,三级计划体系早已优化成了一级计划体系。现在图纸、工艺、工艺参数都是通过MES系统与PLM系统自动关联,可以随时查看,生产所需物料也同步配送产线,总之,所有流程都服务于产线。”

早在2015年,南京康尼机电就启动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8年实现数字化,2020年实现互联化,2025年实现智能化。

十年转型发展,智变带来“质变”。张慧介绍,如今企业自动化率达72%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30%,产品固有可靠性提升100%。十年来,企业年销售额从十几亿元跃升至超30亿元,还入选工信部城市轨道交通车门系统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跻身全球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主要供应商。

上个月,南京康尼机电智能涂装车间投入试运行。七台静电旋杯喷涂机器人代替人工喷涂,确保喷涂一致性及漆膜均匀性的同时,油漆利用率提升了30%。工程部部长许慈展望,未来根据生产需要,更多工序将实现“机器换人”,产能和生产效率还将继续提升。

南京行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南京今年出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构建企业主体广泛参与、要素服务供给充足、信息基础设施领先的“智改数转网联”生态体系。

“我们把身家性命交给了南京”

临近新年,浦口经开区的盘古半导体项目现场依然机器轰鸣。5月签约落地,6月底破土动工,11月主体结构封顶,这个聚焦板级扇出封装技术的先进制造基地,满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9亿元,经济贡献不低于4000万元。

盘古半导体是华天科技在南京布局的第四个产业项目。时间回溯至今年初的南京新年第一会,华天科技“掌门人”肖胜利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在会上抛出承诺,未来3年在南京继续增加投资,打造全球领先的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仅仅2个月后,百亿级项目华天(南京)二期正式签约,重点围绕Chiplet、FCCSP、FCBGA等先进封装技术,满足HPC、无线通信、AI、信创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市场需求。

2018年投资80亿元的华天(南京)一期落子,2022年投资99.5亿元的华天(江苏)晶圆级先进封测生产线项目开工,今年华天(南京)二期、盘古半导体项目上马……6年时间,华天科技以“满仓”态势加持浦口,开创了一家企业两个省重大项目同时推进的“先河”。如今,南京已经成为华天科技产业版图中投资体量最庞大、生产技术最先进、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未来之地”,用肖胜利的话说,“我们把身家性命交给了南京!”

华天科技为何“重仓”南京?一组数据给出了清晰答案。

17个月!这是华天(南京)一期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的时间。让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浦口区从要素保障、专班服务、资源匹配、用工招聘等维度给予全方位支持。从第一根桩基入地,到第一枚芯片下线,项目总监诸玉平是“华天速度”的亲历者,“大到报建手续、电力扩容,小到员工住宿、子女入学,浦口经开区真正做到了‘保姆式’‘定制化’服务。”

326天!这是华天(江苏)一期从立项到完成建设的新纪录。紧扣产业项目关键节点,浦口区在前期“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先行探索基础上,集成改革成果,打通流程梗阻,在全省首创服务重大项目“一件事”的“浦口模式”。最新案例是,在一系列“极速审批”的支撑下,华天(南京)二期项目于9月20日顺利开工,距离签约仅过去半年。

29亿元!这是华天(南京)一期2023年的产值。2020年投产以来,企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累计实现产值50多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作为国内封测领域的龙头,华天科技是浦口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牵引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而浦口经开区的“芯片”集群,也让华天科技不出园区就能找到合作伙伴——芯爱科技是高端基板供应商,宏泰半导体解决了企业测试设备国产化问题,中茵微电子提供了芯片设计服务的解决方案。

华天(南京)一期产能已经拉满,华天(江苏)一期正式投产,华天(南京)二期正加快推进,盘古半导体明年实现部分投产……从零起步的南京基地,已经成为华天科技产业布局中的“顶梁柱”。随着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芯片需求迭代升级,本土集成电路企业将迎来“黄金十年”。华天科技的目标也很明确,全力打造国产封测的第一品牌。

南京行动: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1—11月,南京计划新开工省市重大项目应开尽开,113个计划年内竣工的市重大产业项目已竣工107个,竣工率达94.7%。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切实扛起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攻关磁共振无线射频线圈技术、开发双尾C蛋白BICC1检测试剂……获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不到半年,江苏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跑”出了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科创商品。

“概念验证”是评估项目是否可行的过程,判断成果在技术上可不可行、在市场上有没有商业价值。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概念验证服务,将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有效衔接,为处在起步阶段的科研发现提供必要的验证条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创新“种子”需要“概念验证”这个“筛子”来精准识别。

在医疗领域,骨科手术因难度大、耗时长,对医生操作精度要求很高。有业内人士提出,希望研发设计一台能做手术的骨科机器人,一定程度上解放医生的双手。这个“想法”是否可行?

结合南京某三甲医院骨科团队临床需求,集萃医工交叉所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构成的技术团队,成员包括机械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人工智能专家、医疗学科人员等,他们大多来自南京本地高校院所,成员之间协同配合,围绕技术攻关、产品试验、市场前景等各个环节开展论证分析,各项数据均显示骨科手术机器人具备市场化价值。

“相较于同类产品,我们研发设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能提供更为精细的手术方式,在医疗人员操作下可以独立完成微创骨组织切削手术,还能有效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风险。”集萃医工交叉所总经理屠小明介绍,目前已有在宁龙头企业拿出真金白银投下信心票,如果产品顺利走向市场,将填补业内技术空白。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更多的创新产品蓄势待发。为优化磁共振图像的清晰度和成像效率,集萃医工交叉所牵手省内外科技企业和研究院所,联合围绕磁共振无线射频线圈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临床验证。基于该技术的创新产品不仅能在局部区域实现3—11.5倍的信噪比提升,还可覆盖颞颌关节、颈动脉、甲状腺、手指、眼睛及牙齿等多个人体部位的精密成像需求,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体验,商业化潜力较大。

从把“想法”转变为“产品”的速度来看,很难想象集萃医工交叉所概念验证中心才成立不到一年。“大多数项目在前端研究缺乏要素,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拓展产业链、生态链。”屠小明介绍,概念验证中心不仅要发挥“筛选器”功能,还要从医疗端、企业端、用户端等不同角度去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临床适用性、商业价值等。

经得起多环节反复验证的产品才能跨越“死亡之谷”。走进集萃医工交叉所概念验证中心实验室,数十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在紧张忙碌。这些团队在试剂检测研发方面拥有“独门绝技”。血清标志物“BICC1”对抑郁症诊断具有判断价值,而鉴别抑郁患者具体患病类型,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起着关键作用。

集萃医工交叉所最新研发出的“双尾C蛋白BICC1检测试剂”能快速区分患者抑郁病种,目前产品已通过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进入省级二类创新注册通道,概念验证中心正协同三家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围绕产品与场景体系进行验证,有望在明年6月左右取证上市。

南京行动:今年7月,我省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挂牌成立,南京独占6席,数量居全省首位。2024年,全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南京排名升至第五,跻身最具科技影响力的全球领先科技集群第九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鹿琳 盛文虎 徐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玻璃 欧美 输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