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以来,贵阳紧紧围绕“四项收入”,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千方百计让农民“腰包”鼓起来,预计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
聚焦工资性收入,贵阳加强与发达地区企业用工需求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发放创业“两项补贴”2000万余元,惠及2200余人。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拓宽零工就业渠道,累计建设零工市场18个(线上零工市场5个)、零工驿站580余个,全市零工市场(驿站)日均提供岗位2500余个,日均服务2200余人。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有意愿的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农村“五治”等项目建设,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70余个,拟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164万余元。大力实施“头雁”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提高就业能力,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1万余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5600余人次。
聚焦经营性收入,贵阳做强农业产业,重点实施“4个10万+100万+5000万”农业产业项目,预计全年“四肉”产量16.98万吨、增长4.5%,综合排位全省第一。做优乡村旅居,打造10条农村“五治”暨爽爽贵阳旅居带,推广开阳“622+1”、修文“811+N”等闲置农房盘活模式,有效盘活旅居农房1196栋,改造旅居客房1.1万余间、配置床位接近2万张,今年以来累计接待避暑旅居客人18万余人次。做大经营主体,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完成识别培育种养大户2500余户、家庭农场200个、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90余个;加快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1+8+N”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0余家;贵州富之源、贵州蔬菜集团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聚焦财产性收入,贵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实践村集体“1+1”发展方式,在2023年区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新发动208个村开展“1+1”发展实践,联结村民入股并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务工3000余人,预计年度可实现村民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综合收入增长4000万元,持续激活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动能。深化农村“四块地”改革,对当年新增流转土地3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300元补助,申请流转补助3000余亩、金额90余万元;发展特色经济林7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161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157亿元;深化息烽县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811宗、共4892万余元;完成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3宗、共320万元。强化农业保险保障,积极争取省级保费补贴支持9100万元,较去年增长34%,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保险覆盖面。
聚焦转移性收入,贵阳抓社会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今年4月1日起,城乡低保提高至827元/人/月,较去年提高47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至1323元/月,较去年提高75元;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130元/人/月,三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70元/人/月,较去年均提高20元;截至11月底,累计支出城乡低保金5.06亿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631.6万元、城乡养老保险7.37亿元。抓强农惠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对各级涉农补贴补助政策和涉农工程款兑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生态护林员补贴和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69项到人到户惠农补贴18亿元。抓成果巩固,产业就业帮扶到位,“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00%发放,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应发尽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佳旭)
(《贵阳聚焦“四项收入”鼓起农民“腰包”》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