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的“黄金搭档”,好吃又有“钱”途,爱了!

稻田里的“黄金搭档”,好吃又有“钱”途,爱了!
2024年12月17日 16:43 政府网站

转自:广东阳江发布

“轰隆隆——”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在江城区城西街道“多年生稻+禾虫”试验田里响起,一簇簇饱满的稻穗瞬间被卷入水稻收割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稻谷的芬芳。“今年试种的多年生稻迎来了第一季丰收,亩产量达到300公斤,禾虫也长势喜人。”广东稻花禾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喜笑颜开地说。

小小一条禾虫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今年以来,城西街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禾虫养殖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抓手,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并积极谋新求变,探索出一条“多年生稻+禾虫”综合种养的新路子,成为当地农业增收的“密码”。

多年生稻和禾虫是“黄金搭档”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被誉为“水中虫草”。其喜居于稻田中,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养殖环境需要满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条件,与稻田生态系统形成了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

“城西街道禾虫产业基础扎实,农田和水源条件优质,我们一直采取稻虫共生的种养模式。然而,养殖禾虫的稻田无法喷施农药和化肥,稻谷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普通水稻的产量并不理想。”广东稻花禾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每至播种和收割的季节,机械作业会影响到禾虫的生长环境,一度成为他们扩产的瓶颈。该负责人走访了省内外多个地区,在云南了解到多年生稻具有免耕的特性,遂于今年7月引入多年生稻,打造了30亩试验田,并和深圳华大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起“多年生稻+禾虫”研究室。

深圳华大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生稻首席技术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陈齐炼介绍,多年生稻和禾虫是一对“黄金搭档”。多年生稻的根系发达、抗病虫害能力强,只需栽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至5年。其根茎腐烂后,分解的腐殖质便是禾虫的食物,能为禾虫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禾虫在稻田里吸收分解有机质,也能提高土壤的养分,促进多年生稻生长。

陈齐炼表示,两年前,该公司在云浮罗定市与当地种植户合作投产了40亩“多年生稻+禾虫”试验田,经过精心培育,这片试验田的多年生稻实现了“两年五收”,禾虫的亩产量达到100公斤,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们十分有信心,在阳江闯出稻虫共生的新‘钱景’。”陈齐炼说。

带动当地农户加入种养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如何保证水稻高产?

陈齐炼表示

关键在于实施精细化田间管理

记者走进试验田里,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水田,驱蚊草、诱虫灯等防治病虫害的设备随处可见。技术人员一边播撒着有机肥料,一边观察和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陈齐炼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主要采取生物防控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生物农药应用等生物防治手段,以及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应用优质有机肥发酵腐熟技术,为水稻和禾虫提供充足的营养。此外,他们还适时栽插,把栽插密度降低至每亩1万蔸左右,并采取协调水层、推广机收、绿色防控、湿润发苗等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减少了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依托“多年生稻+禾虫”研究室,他们还会定期举办农业农村人才培训班,向当地农户推广“多年生稻+禾虫”的种植管理技术。

有了技术支持,广东稻花禾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叹道:“我们公司这段时间非常热闹,每天都有种植户前来了解多年生稻的相关知识,或学习种植管理技术,我们目前已和20余户种植户达成了合作共建协议。”

种植户莫朝华表示,相对于普通水稻,多年生稻收割后不用重新买种、育秧、犁田、插秧,有效降低了成本和人力资源,也能为禾虫提供更优质的环境,他打算引入多年生稻尝试种植。

扩大规模禾虫养殖启新篇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后的稻田,一排排稻茬整齐地排列着,表面看上去一片“荒芜”,淤泥之下却是生机勃勃。

阳江职院水产专业教授、禾虫人工繁育团队首席专家陈兴汉轻轻扒开从稻田里挖出的一抔泥土,仔细观察禾虫的生长情况。凑近细瞧,数条尺寸各异、通体粉红的禾虫在泥土里蠕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批禾虫的长势良好,投放存活率令人满意。”陈兴汉表示,在多年生稻的加持下,城西街道禾虫产业有望进一步迈向标准化、现代化。今年4月,这片示范田里共投放了900万尾禾虫标粗苗进行试验种养,近日又投放了5000万尾禾虫标粗苗和2亿尾禾虫水花苗,目前已经陆续开始收获禾虫,预计明年中秋过后会迎来大批量收获。

在稻田的另一侧,一幅丰收的画卷正缓缓展开。陈齐炼与其公司的技术人员认真地检视着收割上来的水稻,只见稻穗颗粒饱满,受到病虫害影响较小。陈齐炼表示,他们公司计划与当地种植户携手合作,全面投产多年生稻,把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城西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文霆表示,多年生稻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收割、翻耕的难题,更为禾虫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该街道将大力推进盐碱地、咸碱田、冷浸田等中低产田改造,持续完善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多年生稻+禾虫”种养模式,将禾虫养殖面积扩大至3000亩,从而带动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进一步提升禾虫产业的发展水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广东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国货航 001391 --
  • 12-17 方正阀门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