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肖琪 通讯员丁忠林 肖葳
“大家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体会不深。自从政府带着我们一起利用竹林资源发展竹产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才深有体会。”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竹农伍鹏飞笑着介绍道。
登高远望,郁郁葱葱的竹林成就了伍鹏飞的致富梦,也让宜丰县找准了“两山”转化的新路径。
竹产业领跑,去年产值超18亿元
宜丰县玉竹竹叶有限公司坐落在下岗山脚下,工厂的身后是大片大片的竹林。一根根粗壮的竹料,从山林来到车间,被打造成各式各样的产品:竹筷、竹碗、竹杯等。在这里,竹子被赋予了新生命。
一望无际的竹林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也是宜丰县“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根基。
作为全国闻名的竹乡,宜丰县毛竹林面积87.2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19亿根,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
竹林是宜丰人的宝贝。为了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宜丰县在多次调研、召开政企座谈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竹产业领跑”“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发展思路。精心编制了《宜丰竹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持之以恒地把竹产业作为全县主攻产业之一,作为推动“两山”转化的龙头产业来抓。
如今,宜丰县有各类竹加工企业1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涉及竹胶板、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等十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拥有专利产品21个、江西名牌产品1个、江西著名商标4个,2023年竹产业产值达到18.69亿元。
“政府规划好绿色发展路线,行业发展蒸蒸日上,生意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也更稳定了。”伍鹏飞说道。
突出科技创新,提升竹产品附加值
走进宜丰县全竹产业科创园,各类竹产品琳琅满目:竹家具、竹键盘、竹鼠标……不少产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畅销欧美。
“利用最新科技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才能让宜丰的竹制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宜丰县全竹产业科创园技术员告诉记者:“我们最新研发出纳米竹粉,助力‘以竹代塑’,通过竹缠绕实现‘以竹代钢’,还通过萃取竹液,研制成口感清新的竹饮料,很受市场欢迎。”
小竹子成就大产业。如今,宜丰县全竹产业科创园和富硒竹笋(食品)产业园,正同步吸引着更多笋加工、竹加工企业加入,既提高了竹产业的含绿量,也让竹产业日益朝着高科技、高标准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科技创新上,宜丰县引导竹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培育安竹、海德竹、永安建材等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有30家竹木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上,宜丰县成功举办了首届江西竹资源高效利用高峰论坛,对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全县21家竹产业企业组建高性能竹基材料产业联盟,获批省级科技载体,建成吴义强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
壮大产业链条,打响“中国竹乡”旅游品牌
双峰林场的作坊主钟美华,家里几代人都在从事竹工艺品行业,已经从业十几年的他,最近几年对竹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感受很深。
“我们通过开展数智化改造,实现了智能切片、智能选色等功能。”钟美华补充道:“新技术的运用代替了以前的大量人工操作,在一些情况下,工艺比手工制作更加精细,不仅产品更受欢迎,产品产量也提高了。”
产业升级改造,既离不开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宜丰县坚持走“二产牵引、三产跟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着力打造“资源培育—原材料加工—精深加工”的全竹利用体系,实现了竹林资源的绿色生“金”。
具体而言,为带动一产增收,宜丰县建成竹林基地20万亩,其中毛竹低产林改造面积17.75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面积1.92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面积0.33万亩。全县年采伐毛竹约1000万根,年产竹笋13.5万吨,40%以上的农户从中受益,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1.5%。
此外,宜丰县还扶持竹板材企业,推动“以竹代塑”、竹工艺品企业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
在当地居民心中,竹产业的发展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环境更好,还增加了收入,带来了更多绿色发展的可能。
为打响“中国竹乡”旅游品牌,宜丰县不仅建成了竹文化园、双峰竹海、九天国家生态旅游区、洞山景区、七彩炎岭、宋风刘家、鱼乐新桥、醉美平溪等国家级旅游景区及省级乡村旅游点,更逐步完善了以竹文化元素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
如今,每到节假日,游客纷纷前来宜丰旅游,他们不仅能体验到竹编、竹雕等特色活动,还能品尝到竹笋等各色美食,学习感受丰富多彩的竹文化。
点“竹”成“金”,宜丰还将向绿而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