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城区浅水湾公园美景。
渔民在滩涂上采捕文蛤。
如东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如东洋口港阳光岛。
如东县文化中心。
如东洋口港区黄海二桥即将通车。
□ 本报记者 严磊 通讯员 王军
前不久,第十六届如东沿海经济发展合作洽谈会举行。为策应《如东县“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等目标,如东发布海洋强县行动方案。
如东拥有86公里海岸线、4555平方公里海域、100余万亩滩涂,分别占全省的1/11、1/8、1/10,丰富的海洋资源给了如东逐梦深蓝、创响未来的底气。近年来,如东锚定“坚持向海发展、耕海图强不动摇”目标,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加快落地落实。12月初,2024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榜单出炉,如东位居29位,较去年再进一位。
“向海发展、耕海图强,是如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如东立足科技强海、产业兴海、绿色护海,将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项目“含金量”、发展“含绿量”,奋力跑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加快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
向海!奋力打造“先导区”
10月29日下午,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卡塔尔的LNG运输船舶“乌姆”轮靠泊如东洋口港阳光岛LNG码头,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岛上储罐中。这些能源不仅能为10公里外的如东沿海园区各大企业生产提供能源支撑,还能提供长三角地区的生活和工业用能。
港口、能源、产业,构成如东向海发展的坚实支撑。如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雷介绍,如东全方位拓展海洋经济伙伴关系,形成陆海统筹、开放融合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在如东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园区是沿海发展主阵地。今年1—10月,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以及如东经济开发区,共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超1178.39亿元,占全县71.24%以上。三大园区共拥有省市级智能车间53家,占全县68.83%以上。
园区腾飞,离不开港口驱动。12月10日,如东洋口作业区金牛码头区码头一期工程W1#泊位顺利通过水工交工验收,投运后将主要服务于临港产业发展需求,为洋口港新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产业布局提供助力。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如东口岸各码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近百万吨。其中,位于洋口港的中石油江苏如东接收站LNG接卸量600万吨、外输天然气约80亿标方,洋口港进港散装液体化学品船舶400艘次、吞吐量达379.16万吨,同比增长24.7%。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区依托中石油LNG接收站,深度布局港口物流业,落户能源仓储物流企业近100家,成功创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此外,洋口港区液化品码头二期(G2、G3泊位),临时启用延期已获省商务厅批复,正式开放通过省级验收;洋口港15万吨级航道工程投入使用,5万吨级通用码头竣工验收……不断完善的港口码头配套,为如东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硬核支撑”。
如东海洋优势逐步向腹地辐射。在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水产新品种名录中,有着如东基因的“苏海1号”黑鲷、“苏海红1号”文蛤名列其中。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淑吟介绍,这些诞生于如东的水产新品种将投入养殖业市场,如东是这些品种的最佳养殖地。
以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洋口镇(沿海经济开发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等地作为沿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如今,如东全县海洋经济格局已初具雏形。该县海洋经济布局还在不断调整优化,聚力做大做强重点空间板块,持续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统筹近海海洋经济发展区、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区和腹地海洋经济拓展区,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经济。
向绿!聚力建设“示范城”
11月20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与远景集团、莱茵技术达成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签订能碳管理合作三方框架协议。未来,三方将从能源供给趋于零碳化、产业发展逐步绿色化、减污降碳平稳协同化、运营管理全面数智化四个方面着手,推动零碳产业园建设。
建设零碳产业园,是如东产业向绿的最新一着,也是如东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关键一笔。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客户总经理郑毅介绍,打造沿海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对区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工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零碳产业园何以布局如东?在江苏沿海天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涛看来,如东规模巨大的“风光”能源是基础。
驱车沿海公路,目之所及,风电机组成林;沿海滩涂,深色的光伏板上金色阳光跳跃。在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江苏最大规模共享储能电站7月扩容“上新”,全球首个重力储能项目目前即将投产。如东已形成以风电为主,光伏、LNG、储能等多元化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全县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700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787亿千瓦时。
如东正加速构建“风、光、气、氢”多能互补,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登上阳光岛,进出口能源船舶全年“不断档”。当前,如东正朝着2030年建成全国最大的LNG枢纽基地、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产业销售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阔步向前。
蔚蓝的海洋,穿梭的船只,白色的储罐,高高的风机……眼下正是观鸟的最佳时节,如东沿海滩涂湿地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争相捕捉珍稀鸟类的身影。如东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东湖景区负责人夏钰介绍,如东洋口港—东凌段“美丽海湾”岸线范围蜿蜒31.83公里,鹤鹬、中杓鹬、青脚鹬、红头潜鸭、白骨顶、白眉鸭等珍稀鸟类近年来频频造访。
候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记者了解到,如东生态持续改善,这与该县长期坚持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近年来,如东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创新利用生态赔偿资金开展替代修复,实施“美丽海湾”建设,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
向新!勇当沿海“排头兵”
11月22日,南通市海洋强市工作推进会再次明确,建设海洋强市是南通高质量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必然选择。
“南通旗帜鲜明地提出‘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占据全市沿海岸线半壁江山的如东,必将在向海发展中大有可为。”陈慧宇介绍,在前不久举行的“海洽会”期间,该县诚邀专家学者聚焦海洋经济科技创新、电子商务产业、零碳产业以及海洋重装产业,共同探讨谋划如东“向新”发展方案。
“如东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江苏省海洋经济协会理事长盛建明看好如东。他提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才能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在如东沿海,以小洋口风电母港和风电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如东正全力争取远海深水风电项目纳入国家首批示范;在深水大港洋口港,多家LNG接收站陆续开工投产,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如东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商为前道、高端防护装备企业为后道的上下游产业链联合创新模式已经形成,特种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以中天科技为龙头的新装备产业正集聚和带动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产业链中小企业蓄势腾飞,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最新出炉的海洋强县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如东培育形成七大海洋产业、3家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5家省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40%,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向海发展、耕海图强。如东将深化海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组建海洋经济专门机构,聚焦海洋产业重点企业,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不断拓展向海发展新空间,奋力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如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