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明峰
临近年尾,位于溧水区晶桥镇笪村的望悠谷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边忙着农产品的种销,一边搞起了房屋改造。看起来是施工队的事,但远近村民都知道,这里是为一位高校农业专家和一群研究生准备的实验基地。“大家都盼着快点建好,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用,这个作用可大着呢!”笪村党总支书记陈超笑道。
前不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4年江苏省科技小院名单,江苏省(溧水)青梅科技小院入选,成为溧水区首家省级科技小院,就落在笪村。同年,笪村还成功申报溧水区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获得溧水区委组织部、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财政补助共170万元,主要用于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对经家山自然村内已收储闲置的民房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就包括这个科技小院。
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不缺“试验田”,就缺“好技术”。以笪村青梅种植为例,过去这里的青梅采购价要比优质产地低上三成,就是因为梅农手中的梅品种参差不齐,品质没有统一标准。提质升级,绕不开农业科技支持,资源从何而来?
党建引领成为破题路径。去年底,笪村党总支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教师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共建,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
党建作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来了。“这意味着有关青梅种植方面最新的农业科技,笪村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陈超说,如今科技小院落地,还将有研究生团队长期在村上驻点开展实验,组建田间课堂、开展科技培训、现场示范教学,搭建起集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民培训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综合平台。
房前屋后种上一颗颗青梅树,既能赏景乘凉,又能吃果增收,年过七旬的老党员王旭昇过得悠闲自在。一到青梅丰收季,就是自家增收时。对他而言,种多少得多少,“要细心耐心把树管好,学好技术才能挣得多”。依靠科技小院,现在的他更有了丰产丰收的底气。
“村里积极培育青梅优良品种,利用山地新发展了150亩青梅,有力带动农户增收。”陈超说,现投资新建青梅加工中心,正加紧建设,包括速冻库和果品加工厂,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未来将直接带动青梅亩均增收近千元。在闲置房屋盘活改造项目的示范带动和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下,村集体收入将增加15万元。
立足笪村、服务晶桥、辐射全区,通过科技小院,实现“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溧水万亩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晶桥还依托科技小院,成立了南京农业大学人才驿站和南京农业大学晶桥镇发展智库,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校地共建赋青春”为主题,围绕党建引领、校地共建、青春赋能、共享共治等内容,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链动高校农业科技资源,成为晶桥新风景。在芝山村,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打造炭基农业科技小院,成立了南京农业大学(芝山)科技人才党支部。芝山村建设发展以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成为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农业科技借党建之桥进村入户,产业富民有了硬核支撑。未来,晶桥将积极探索以科技小院为技术支撑、以绿色富民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党支部+农业合作社+科技小院”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发挥科技小院智库作用,助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壮大。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