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颜芳
如何从风投机构拿到钱?
随着我国私募股权创投行业投资额大幅减少,科创企业筹钱成为大挑战。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一度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重要推动力的风投,今天会青睐什么样的项目?拿不到风投的好项目很多,但现在依然获得风投注资的项目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南京观察》走访几家今年完成融资的企业,寻找推动经济长期向上向好的坚实力量。
正在改变的投资逻辑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具有较强韧性的、能解决社会需求和痛点的产品。”
就在最近,成立于2022年的仙微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获得风投超1亿元的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峰和往常一样每一天都被事情塞满,他说依然要从上到下传递过紧日子的导向,要持续保持把一分钱掰开花、顽强打拼的创业精神。
一家优秀的公司,和一家从风投手里拿钱的公司,这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在风投活跃期,诸多PPT投资的段子、讲故事路演的套路广为盛行。
潮水退去,泡沫破灭,投资激减,大浪淘沙,一方面对一批远未站稳脚跟的创业者是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另一方面,当下经济环境也能淘选出真金。
仙微视觉被风投看中,在于其不仅瞄准世界前沿研制先进产品,而且起步即谋划海外市场。在仙微视觉成立当年,仙微视觉牵头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研发项目”,入选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我国于1993年引入激光角膜屈光手术,20年后,全球领先的光学与光电行业科技集团——蔡司在全球推出首台全飞秒手术设备,至今其旗下产品VisuMax仍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实施全飞秒手术的装备。而中国市场为蔡司贡献了超半数的全飞秒手术的市场价值。
深耕飞秒激光显微光学近30余年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曾绍群教授是仙微视觉的首席科学家。2014年,在全球首台全飞秒手术设备推出的第二年,曾绍群教授即启动全飞秒手术设备研究。
国内的近视人群约6亿人,全飞秒手术的渗透率不到0.3%,参照美国同类手术的增长率,假设国内渗透率每年只提升0.02%,预计2025年国内全飞秒的市场规模就接近550亿元,仅一年支付给蔡司公司的开机费耗材费就在百亿元左右。
一台全飞秒手术设备的价格在上千万元,每一次手术都要向蔡司交一笔专利使用费。据披露,做一双眼睛的手术,全飞秒开机码成本在8000元左右,国内一年近视手术保有量都接近100万台。
市场前景明确,仙微视觉吸引了风投机构的关注。仅今年就有超50家风投机构前来洽谈。
遵循企业的自身发展目标,仙微视觉选择了另一种与募资至上、做大市值不同的打法。
如果按照投资者的逻辑,医疗创业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获得国家批文,再进入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到不同阶段,启动融资,一步步把市值做大。
仙微视觉一起步就瞄准产品的终极使用,邀请医疗团队参与到研发中,针对现实痛点推进研发,虽然前期时间周期较长,但在公司获得国家批文时,产品成熟度相对更高。
全飞秒眼科手术量大、技术壁垒高、消费属性强,这让仙微视觉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社交平台、自媒体焦虑情绪弥漫,曹峰提醒团队要着眼于5年、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注于公司的发展,不要抱有赌风口的投机思维。
幸运的是,仙微视觉的这种选择获得一众投资机构的青睐。一家知名风投对曹峰说:“即便我们合作没有谈成,我们也要支持你。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全飞秒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仙微视觉已经获得10余项专利,且专利还在持续申报中,基本实现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的国产化。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获得融资的仙微视觉正全面推进7台设备的生产,首批产品将在明年春节前投用到国内6家知名眼科医院。
艰难向前的原始创新
相对于有明确市场的创业者,研发全新技术、开辟市场新路的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大。
今年11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照例举办MEDICA医疗展,这是全球知名医疗设备展览会,今年展会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的5800家企业参展以及八九千名观众观展。MEDICA展与杜塞尔多夫市联合举办了MedX@Düsseldorf大赛,全球创新企业展区中5家获奖企业,南京诺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令生物”)即是其一,也是唯一获奖的中国企业。
这是诺令生物首次作为参展企业正式亮相MEDICA,面向全球同行展示独家的一氧化氮气体治疗与检测产品生态体系。一氧化氮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这种气体在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急重症治疗上发挥的作用得到国内外临床专家的高度认可。
诺令生物采用新的技术路径首创一氧化氮治疗仪,以传统钢瓶1/50的体积,稳定提供5倍于钢瓶体积的气体容量,较国际同行效率更高、体积更小、成本更低。2022年4月,诺令生物的INOwill N200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台便携式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仪,填补了国内临床市场的空白。
“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600多家医院,最令人高兴的是在大量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我们的产品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诺令生物创始人毛雯介绍,今年医疗机构还发布了两个临床共识,肯定一氧化氮的临床效果。
今年诺令生物拿到超亿元的新一轮投资,资金的问题得到缓解,毛雯并没有因此走出创新者的困境。
此前大量研发以及对市场的启蒙,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投入都极其可观,后来的竞品公司则可省去原创者开山辟路的付出,在市场竞争上以压价的方式参与竞争,为先行者带来挑战。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MEDICA展上的精彩亮相,让诺令生物团队大感振奋。大量参展的中国企业,带去的产品虽然以价低量大的耗材为主,但也出现了人造心脏、华为手环等令人侧目的中国高端制造。“我们的产品有助于改变世界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为出海带来好彩头。”毛雯说。
原创,是前方还没有路。没有确定预期,你投还是不投?
有的地方政府正在放大基金招商的引力。以江北新区科投集团为例,今年仅在江北新区就投资了31个项目,其中直管基金投资9笔,直投3笔。
所幸,创新者的真实现状正在进入市场投资人的视线。在市场高涨、创业活跃、资本奔涌的时期,风投急着抢项目,急着跟着知名风投机构追项目,并未有大量时间与创始团队进行频繁互动,难得有耐心深入了解行业状况,投资决策相对仓促。风投市场平静,时间充裕,风投有时间与创业团队,与科学家反复推理、讨论项目,换个视角看,当前环境也利于投资者考察创业团队更底层的个性和能力。
太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由海归专家创办于2020年,在艰难的市场开拓中遇上了愿长期陪跑的投资人。今年11月,太景科技完成了由高瓴资本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这轮融资还有深圳国资基金跟投,老股东海康威视表示对太景科技的投资没有时间期限。
太景科技选择的赛道是太赫兹频谱的产业化利用。太赫兹波频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穿梭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边界,是电磁波谱中最后一段人类尚未充分利用的波段,被视为“影响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我国《“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多次将发展太赫兹技术纳入国家重点发展技术范畴,检测和成像是当下太赫兹频谱资源开发主要的民用方向。
现在太景科技自研硅基太赫兹芯片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传感器产品,快速在多个工业检测领域开拓应用场景。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衍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具备国际领先优势,目前全球另外还有四家公司具备和太景科技相当的研发实力。太赫兹频谱资源的市场应用,是全球的新赛道,用在哪些行业,如何能满足客户需求,需要一家一家企业去调试,前期的市场开发比较缓慢。
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太景科技已经在芯片检测、光伏产业、锂电池、卫生用品、橡胶轮胎等大约十个行业开展市场应用。
“他们有情怀,有使命感。”当赵衍这样介绍投资太景科技的风投机构,令人出乎意料。赵衍说,有的风投懂技术,跟踪行业的最前沿进展;有的风投重视底层技术,为公司研发赋能;有的风投则放弃时间期限,愿意为未来的不确定买单。
时不我待的行业变革
近日南京微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桥检测”)宣布完成A+轮融资。
“我们正在找场地,产能要增加两三倍。”微桥检测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雷鸣介绍,今年的业务比去年增长了八九倍,进入市场爆发式增长阶段。
微桥检测成立于2016年,提供工业自动化测试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当下产品方向是为泛半导体工艺显示屏提供检测。芯片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检测芯片通电后的良品率,此外还有显示屏市场,中国显示屏产能占全球70%以上,手机柔性屏、平板电脑柔性屏、车载柔性屏的生产离不开检测,随着这类屏的兴起,检测市场巨大。
公司的一飞冲天源自多年的积累。2018年开始产品试验、2020年启动客户试用,再经过三四年市场反馈、磨合,才有现在被市场广泛接受。
没有资金饥渴的微桥检测面临大量新鲜事务。开发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员工分红提高获得感……对公司掌舵人雷鸣来说,运作再大的公司都要秉持务实的态度把长远目标落细分解。
这位有20多年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亏损数千万元,这段经历带给他的教训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尽量稳住,不要被负向的情绪裹挟。
对于三位90后创业者来说,哪有什么负向情绪,有的只是只争朝夕的机不可失。
2024年3月成立的文海芯潮落户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级孵化器,来自清华大学图灵奖实验室的三位创始人王翕、王心泽和尹国华这三位博士,分别出生于1992年、1998年、1999年。王翕有超过十年的处理器芯片设计和敏捷开发EDA工具设计经验,另两位创始人则拥有5年以上的AI算法经验。三位学友坚定地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技术必将引领传统芯片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
三位合伙人联合开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ChatCPU”芯片设计平台,意味着大模型技术与芯片设计开始走向深度融合。据介绍,通过“ChatCPU”平台,将实现从芯片设计到验证的全栈自动化,预计将提升芯片开发效率10倍。
文海芯潮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模型领域引入的标志性创业团队,也是园区和奇绩创坛“投招联动”合作引入的第20个奇绩系的校友项目。
投硬科技是投资界的共识,解决从“0”到“1”,后面从“1”到“1000”到更多,这才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文海芯潮CEO王翕深知大模型是“烧钱”的赛道,资本在收缩,但他更看到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融合是确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文海芯潮已经在谋划从小的应用场景切入,做好行业积累。
在市场资本平静期,各园区通过投资来吸引项目的手段已运用得较为熟练。今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新港高投基金投资了20个优质项目。资本市场的整合和创新,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力量与政策的引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