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他们携手“造星”

乡村全面振兴,他们携手“造星”
2024年12月10日 18:04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与对口地区携手“造星”,给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给乡村产品搭建了更大的舞台。

记者|周洁

39岁的格桑穿着传统藏族服饰席地而坐,一手摇纺车,一手捻羊毛,聚光灯下,她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仿佛坐在西藏江孜的氆氇工坊里。

这里是2024年1月在巴黎北郊举行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格桑身边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不少人好奇地用手机拍摄格桑的一举一动。观众们被充满神秘色彩的西藏传统手工艺和这种手工艺制作的产品——氆氇所吸引。通过格桑的双手,古老的藏族手工艺在国际舞台上闪闪发光,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氆氇是藏族人传统生活中常见的纺织品,羊毛制成的氆氇被缝制成衣服、鞋帽、毛毯等等。氆氇带着每一个藏族家庭女主人的体温,一代传一代,传承至今。

将格桑和氆氇带到巴黎的是上海企业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3月,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江孜小组找到沙涓创始人郭秀玲,希望引入她领衔的团队和品牌,帮助江孜氆氇实现迭代更新。

上海企业的生产技术、设计理念和品牌影响力加持在氆氇身上,氆氇产品从普通的生活用品摇身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时尚服饰,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一跃成为时尚界的“明星”。

近年来,上海在对口地区持续升级产业帮扶模式,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与对口地区携手打造各个领域的“明星产品”。通过这些“明星产品”,原本单一的农业产品增加了文旅价值;原本普通的物品有了品牌附加值;原本局限的销售渠道得到拓宽,走进高端百货购物中心。

西藏江孜工匠在2024年1月在巴黎北郊举行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展示氆氇。

2024年11月,江孜氆氇首店在上海浦东嘉里城正式开业,当天销售额达30余万元。雪域高原的氆氇为何会出现在上海的商场?这个美好的故事背后,是一段上海企业、上海援藏干部、西藏当地政府、民众携手“造星”的佳话。

氆氇是藏族手工毛织品的统称,有2000多年历史。江孜县所产氆氇以绵羊脖颈下的细软羊毛为原料,是西藏氆氇中的上品,2009年江孜氆氇编织技艺入选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过去,氆氇仅仅是藏族人家庭中普通的生活用品,传统织机效率低、品种单一、专业匠人少,这些困境让氆氇逐渐失去了年轻人,氆氇陷入发展危机。

2002年,行业技术专家郭秀玲回国创立企业,担任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她的团队重塑了内蒙古制毡、王府刺绣等多项古老技艺,公司已在12个国家拥有多家门店,并成为唯一入驻全球最古老奢侈品商场“乐蓬马歇百货公司”的中国品牌。

带着对传统手工艺的痴迷,郭秀玲在拉萨开设自己的品牌专店,开始接触到氆氇。在西藏的走访中,郭秀玲发现氆氇编织工艺缺乏创新性,氆氇产品缺少设计感。郭秀玲和团队开始实施一揽子主打“活性传承”的氆氇复兴计划。

2023年3月,郭秀玲遇到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江孜小组,复兴氆氇的共同愿望成了他们携手的契机,郭秀玲成为“上海工匠”援藏第一人。

2023年4月,在上海市第十批援藏江孜小组支持下,格桑卓玛等50名江孜手艺人到上海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培训,通过毛毡技艺、氆氇设计、设备操作、艺术钩针等培训提升独立设计和实操能力。

5月,江孜县与上海沙涓合作创立“前店后坊”专精特产销模式,在村里设立“阿佳格桑工坊”,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同时,郭秀玲牵头在上海设立西藏氆氇研发中心,在日喀则设立上海工匠氆氇工作室。

如今通过工艺的改良,合作社里藏族女性制作的氆氇,通过沙涓走出高原,创造价值。这些藏族妇女在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传承了藏族氆氇文化,为后代留下瑰宝。

郭秀玲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江孜氆氇已进入巴黎LV集团下顶级百货,成为展示“中国匠心”的载体。对于很多外国消费者来说,带着藏族纹饰的氆氇,代表着他们脑海中的“香格里拉”,尽管价格不低,仍然有消费者会为带着藏族文化内涵的氆氇买单。

上海团队改革排经、脚踏、配色等工艺,研制出新型织机,氆氇有了千变万化的花色。团队探索开发一系列融合民族特色与当代时尚表达的产品,在保留藏地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增加实用功能,添加时尚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据介绍,2024年,由江孜小组投资建成的江孜县格桑氆氇工坊合作社年产值将达600万元,可实现增收45万元,工坊手工艺者每月将增收4800元。

江孜小组计划于2025年推进江孜氆氇再次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打造江孜氆氇区域品牌和江孜绒山羊产业链提升。针对当前氆氇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现有的手工氆氇生产基地将得到扩建,扩建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00万元至1200万元,增加合作社收入90万元至100万元。同时,新增小缸植物染色,提升手工氆氇附加值;新增羊绒毡制作区域,提高氆氇余料废弃料的再使用价值;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增加一台赶毡设备及配套专用器具;新增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和相关设备,按照上海标准化管理体系,结合格桑工坊目前状况,打造一条标准化的羊绒氆氇生产流程线,包括标准制定、检验流程制定、生产环节管理制度制定、交付产品流程制定、收发货品原材料制度制定、成品管理制度制定等。

接下来,江孜将联合西藏大学和上海东华大学等大学设计专家举办首届“西藏氆氇花型设计大赛”,加快本土设计人才培养,推进氆氇花型设计及开发,扩大江孜氆氇影响力。

此外,江孜还将完善运营纤维检测中心,推进江孜羊绒检测及归档,新增就业岗位2个。同时还将开展首届抓羊绒技能大赛等,激发当地山羊养殖积极性,为氆氇产业提供优质原材料,预计将为江孜绒山羊养殖合作社每年增收约120万元。

上海合作交流团队与沙涓携手的产业帮扶项目,还在青海果洛落地开花。

2023年11月,在上海援青干部对接下,郭秀玲带领团队首次深入果洛参观玛多县合作社。青海牦牛的储量占全国38%左右,牦牛绒的产量占到32%左右。如果牦牛绒能被当地牧民按照标准细心筛选,并进入到沙涓的“制造旅程”,那么将大大提高牦牛绒的附加值。牦牛绒采收的利润直接回馈给牧民,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

2024年5月,青海果洛玛多县和玛沁县两地的牦牛绒工匠分批被选派到上海沙涓氆氇研发中心工坊参观学习,从组装、穿经、绕线、接触氆氇纺织机器开始,开启牦牛绒创新之路。6月,位于玛沁县久美家园的“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正式成立。上海企业不仅传授纺织技术,还和当地牧民约定,免费提供牧民绒毛筛选技术、统一收购所有牦牛绒,这些牦牛绒在沙涓的工厂中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变为原材料再直接给到牧民编织。

插上现代企业管理经营和品牌影响力的翅膀,氆氇重焕独特魅力,代表中国时尚走向广阔舞台。

云南,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域,咖啡产业是云南很多乡村的支柱产业。但是,如果停留在种植和销售咖啡鲜果,咖农获得的利润低,收入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云南咖啡,如今不再满足仅仅做一粒“豆子”,而是要走上产业与文旅融合,打造自有品牌的道路,让小小的咖啡豆创造更大价值。

2024年夏天,沪滇协作普洱星巴克“美丽星村”开村,这个村子距离普洱市主城区只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正值暑假旅游旺季,美丽星村一开村就吸引了不少游客。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的白沙坡村,原本是传统的咖啡种植村,咖农们日夜辛劳,以售卖咖啡鲜果为主要收入来源。除了种植咖啡,村民是否能从咖啡身上获得更多收益呢?这个问题正是星巴克和沪滇两地政府都在思考和探索的。

在企业和上海援滇团队共同努力下,以咖啡为主题、农文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沪滇协作普洱星巴克美丽星村诞生,“美丽星村·咖啡文化体验中心”在村子里落成。

白沙坡村整合了上海市、云南省等配套资金,用于乡村社区的改造、提升及运营;“美丽星村”项目成功助力南三村“中国咖谷”项目的打造与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落地星村,进一步赋能咖农。

“美丽星村”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引入文旅产业,将传统的农业村庄改造成了文旅+农业的新型村庄。

“美丽星村”是星巴克在华单笔最大公益捐赠项目。星巴克中国政府事务及社会影响力副总裁竺蕾介绍,星巴克通过咖啡与云南普洱联结,帮扶咖农种出好咖啡、过上好生活、建设好社区,是星巴克扎根云南十余载不变的初心。而“美丽星村”的建成是星巴克云南梦的又一个实践。

白沙坡村村民沐晓虹,现在在村里的民宿工作,在“美丽星村”项目进入白沙坡村之前,沐晓虹主要照看一家老小并料理家中的80亩咖啡地。如今两个孩子都上了学,听到 “美丽星村”民宿业态招聘员工的消息时,沐晓虹立刻报了名。她说:“一是可以学一点技能;二是能参与进旅游业,看看是怎么回事。”

沐晓虹给家人算了一笔账:“从培训开始就拿工资,此时还没有到咖啡产季,家里也不需要帮忙,还能少一个人吃饭,一个月多收入四五千,请咖啡工的钱两个月也就回来了,再做两个月,小娃的学费也有了。”

在白沙坡村落地的“美丽星村”三产融合项目规划中,沐晓虹的家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被选址为烧烤店,将成为村内第一个夜间业态。沐晓虹期待着未来全家一起创业,进一步参与到旅游业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2024年夏天,沪滇协作普洱星巴克“美丽星村”开村。

“美丽星村”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引入文旅产业,将传统的农业村庄改造成了文旅+农业的新型村庄,“美丽星村”新增的就业岗位,共吸纳了17名本地村民就业,其中12人为白沙坡本村村民。还有6名大学生及返乡青年也回到了家乡参与建设发展,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拓宽了就业渠道。

“美丽星村”的咖啡文化体验中心,将被打造为中国咖啡与世界咖啡文化对话的平台,空间中除了咖啡,还将纳入当地非遗文化研学等内容。通过这样的平台,普洱本地的资源特色和传统文化将被转化和表达出来,让城市的游客可以看到、体验到。小小的星村延展了“咖啡”的含义,也拓宽咖农的致富道路。

云南咖啡占中国咖啡产量的98%以上,而怒江,则是以出产口味优质、品质上乘的咖啡豆著称,这里产出铁皮卡、波旁等优质品种咖啡豆,这些品种在怒江数万亩咖啡种植中基本已成固定且广泛推广的种植优品。

一边是适合优质咖啡豆品种种植的自然环境,一边是大山阻隔的产销路径,如何才能把高质量的怒江咖啡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几年前上海市援滇干部引入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就是想要给这个问题找出答案。

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4个+”优势,于2022年9月投资创办了云南全都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就地人才培养,构建内生动力;收购农副特产带动种植农户增收。

全都有工厂示范引领咖啡全产业链发展。据悉,企业与怒江泸水市的付坝村、蛮英村咖农及合作社合作,从咖啡鲜果全红果、紫果采摘分级、咖啡生豆处理法,到烘焙加工、研磨、萃取、冻干等一系列标准建立,已开发出花香、果酸、坚果等数种不同风味的咖啡豆,并推出冷萃咖啡、挂耳咖啡等系列咖啡产品。全都有工厂以发展咖啡全产业链为核心,已形成9条精深加工生产线,数十种怒江特色产品,销往全国。

同时,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咖啡店,所用咖啡豆全部来自怒江。2024年第二届上海陆家嘴咖啡文化节上,来自怒江的“好熟悉”冷萃咖啡,得到了上海白领们的喜爱。

如何才能把高质量的怒江咖啡卖得更远、卖得更好?几年前上海市援滇干部引入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就是想要给这个问题找出答案。

握手、鼓掌——宜昌夷陵红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7家上海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第七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达6.16亿元,涵盖柑橘、翠林NfC果汁两大类产品。其中,柑橘签约量7.82万吨,翠林NfC果汁71万箱。

如今在上海,到线下商超或者线上生鲜购物平台,常常能邂逅夷陵柑橘,夷陵柑橘以酸甜适中的口感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夷陵红”柑橘在沪年销售12万吨,销售金额超10亿元。

“在上海,一个精品果能卖到8元到10元。”宜昌夷陵红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恩珍说,2023年,公司与上海5家沪上企业签订柑橘购销协议,合作意向金额5亿元。

湖北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是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柑橘的生长,夷陵种植柑橘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夷陵是农业部确定的柑橘优势生产区域,享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区以来,把扶持农业支柱产业作为解决夷陵区农民长期安稳致富的重要举措,先后援建柑橘产业相关项目36个,主要包括标准基地、技能培训、宣传推介和配套设施等方面,让夷陵区柑橘产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夷陵小溪塔柑橘园。

据介绍,通过援建的标准化基地示范引领,夷陵全区柑橘面积、产量分别由2001年的15万亩、17万吨发展到如今的32万亩、83万吨,面积翻一番,产量增长近4倍,先后荣获湖北省水果大县、全国柑橘产业三十强县(区)。2024年新上市的柑橘每公斤售价3.5元,成为移民群众的致富金果。

通过援夷陵干部的牵线搭桥,夷陵选派科技人员、企业代表赴上海开展技能培训,聘请专家讲授种植技术,一批技术专家成长起来,为夷陵柑橘质量提供了保障。

夷陵是三峡工程移民最早、就地就近安置移民最多、移民结构最复杂、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1992年,三峡工程动工建设后,根据中央政策,上海等地对口支援夷陵。30多年来,上海选派干部、提供援助资金、签订合作项目,有力助推夷陵三峡移民群众从“搬得出、稳得住”向“能致富”目标迈进。

在党中央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下,上海持续巩固对口支援成果,促进三峡移民群众安稳致富,不断在产业帮扶上探索新方式。

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城乡的共同繁荣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探索,需要更多的“大明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格桑 藏族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