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预警千亿财赤,开源还是节流?

香港预警千亿财赤,开源还是节流?
2024年12月03日 21:08 财经网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中国香港的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年内或仍将持续增加。但“特区政府目前借贷主要用于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有始有终有收入”

依照初步估算,中国香港特区于2024/25财政年度的综合赤字将约为1000亿元(港币,下同),与2月《财政预算案》中预计的481亿元相比,将是翻倍有余。

12月2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出席立法会相关会议时透露了这一数字。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则是这一千亿级估算是已涵盖发行及偿还债券之后的数字。这意味着,如将发债数字剔除,当地实际财政赤字规模将会更大。

剔除发债相关款项后,前述千亿元赤字出现的原因包括:卖地等收入大幅下滑,楼市交易量少影响相关印花税收入,以及企业经营情况稍差、利得税收入减少。以此前作为“灭赤主力”的土地交易(招标,涉及私人协约、契约修订、换地等)的收入为例:截至10月底,本财政年度当地各项土地交易收入约为37亿元,仅为年初时预估数字的一成左右。

将港府近五年剔除债券收支后的财政数字综合统计可见:除2022财政年度获得237亿元盈余,2021、2023及2024财政年度的赤字分别为2518亿元、1883亿元以及1719亿元。加之前述2025年度近1000亿元赤字,意味着五年赤字总额接近7000亿元。

受此影响,按港府最新预算,2025年3月底当地财政储备将降至约6330亿元,五年累减约5270亿元。如与2019年盈余高峰时期的1.17万亿比较,则累计减少约45%。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增加发债与支出的重点领域,是用于北部都会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图为北部都会区近日一交通基建项目工地。焦建/摄

即使按照较为乐观的估计方法,这一数字在未来三年内或仍将持续增加。事实上,按照陈茂波透露的信息,“有信心财政在未来数年后恢复收支平衡”。这与今年2月的表态(估计2026财政年度有约63亿元盈余)相比已有变化,因此被解读为“2026、2027甚至2028财政年度仍有机会继续赤字”。

数字持续增加背后,涉及当地一系列可预计且相对硬性开支,例如投入资源巩固经济增长势头及改善公共服务,继续提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等开支。正如陈茂波所言,“福利、医疗及教育开支都与民生相关,面对人口急速老龄化,医疗和福利开支增长的确会有压力。”

如此综合下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要在未来数年内恢复收支平衡,开源与节流皆有较大压力。而作为高度外向型的城市经济体,在当地独特的政经环境(税基较小等)当中,节流难度或许相对较小。

“为尽量减低对一般市民及中产人士的影响,政府对于‘开源’(加税)做法相当忍手。当局正按计划削减开支,检视是否有空间进一步削减开支,研究如何加大力度推进。”陈茂波亦透露称,“已与评级机构沟通过,对方支持特区政府做法,不急于在一年至两年内收支平衡,否则对社会震荡较大。按照特区政府财政储备能力,以过渡形式进行财政整合较为合适。”

“在开源方面,香港今年落实了个人收入所得税两级制、住宅物业差饷累进制,增加商业登记费。三项措施共带来额外30多亿的收入,很有限。从香港自身条件和目前经济状况来看,进一步开源空间也非常有限。”香港立法会议员洪雯则对《财经》解析称,“节流因此成为重点。福利、医疗、教育三大过千亿的开支部门,过去五年开支急速增长。这三个部门未来能否将开支增长控制在2.2%?”

她之所以有此疑问,与今年初时港府提出的一系列消灭赤字措施有关。依照其提出的逐渐实现收支平衡方法,需满足三大前提条件,即加大发债、名义GD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到 5.5%,以及政府支出年均增长控制在2.2%。

在政府部门支出方面,今年特区政府提出的缩紧财政支出政策包括一系列内容,例如按年度扣减各政策局及部门1%的经常性开支、冻结公务员编制,压缩政府开支增长。近日则有消息显示,前述1%数字或将加码至2%左右。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方面,过去两年当地消费投资皆相对不振,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拉动。截至10月,当地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上升9.9%,商品进口货值上升6.8%,增幅强劲。受此拉动,香港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2.6%。但随着贸易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香港已将2024年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数字修订至2.5%这一下限。

在加大发债方面,目前当地用作支撑港币的外汇储备有约3.3万亿元(代表整体财政状况稳健),按照相关规划,香港2024至25年度拟发售1200亿元债券(其中700亿元为零售部分,包括500亿元银色债券及200亿元绿色债券和基础建设债券)。

持续发债带来的是政府债务的提升。今年2月的预算案曾提及的相关数字显示:预计本年度至2028/29年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介于约9%至13%;按照最新估计,相关比例则将由今年3月底的约6.5%增加至约13%至14%。

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增加发债与支出(在未获得税收等长线回报前)的核心原因之一。在调整工作思路后,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工作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不希望因短期经济周期高低而影响经济容量扩充和长期规划。因此,其愿意将集资所得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例如北部都会区。

“以发债缩小财政缺口被认为并非长远之计,但亦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政府发债用于经常开支,当然会变成‘借贷度日’的结构性赤字问题。”当地财经评论人博取指出,“但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借贷主要用于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有始有终亦会有收入,应不会变成结构性债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香港 债券 财经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27.76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