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总目标之一,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改革之力汇聚攻坚克难强劲新动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明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我国生态环境稳中改善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现有制度还不能完全支撑和匹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一些改革措施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待增强。迈向新征程,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机制创新,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在改革目标方面,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明确“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做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在改革方向方面,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明确要求“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在改革路径方面,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指出了系统的实施路径,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三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被首次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则重点针对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提供制度保障。
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决定》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三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既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也有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提出的改革措施。总体看,要把握以下4个重点方向: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系列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基,从空间管控、监测评价、明晰产权、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法制化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动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确保生态文明制度落地生根的重要制度体系。首先,把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作为突破口,强化基于排污许可的环境监察执法机制,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全面监管,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逐步将环境信息披露范围拓展到气候治理、自然等相关信息,加快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提升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作用,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此外,要强化多维度协同监管。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提高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在重点流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强化跨区域跨流域监管协同联动,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政策体系。聚焦进一步深入发挥环境经济政策的激励引导功能,《决定》中多处提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聚焦生态环境领域,要按照“资源有价、使用有偿”,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聚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等,充分运用经济政策工具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关键是要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全面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着力狠抓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改革,既要绘制好蓝图,更要抓好施工落实,这也是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健全责任传导机制。针对生态文明体制重大改革任务,逐项梳理、分解细化,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确保事有人管、人有确责、责有限期,构建同心协力抓发展的责任闭环。建立健全改革责任落实跟踪督导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切实解决压力层层衰减的现象。
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结合,支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有条件的地方根据改革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成果和有效模式,切实落实“容错”机制,在改革方案设计与落实之间建立反馈和调整机制,全面激发各地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健全评估研究机制。评估是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策过程的核心环节。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切实有效的评估标准,及时对已推进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开展评估,更加注重改革措施实效,以系统性、全面性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工具效果。同时,做好改革措施的研究和储备,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增加有效政策制度供给。
完善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及时总结改革成功经验,加快“由点及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活动,采取政府文件、案例发布、媒体宣传、现场会议等多种形式推介典型改革经验和模式,加快形成改革成果推广复制的良好局面,真正让“盆景”变“风景”。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