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四川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发展虹鳟鱼养殖。目前四川虹鳟鱼年产量约1000吨,养殖规模居全国第五位
●由于外国消费者偏爱刺身吃法,个头更大的虹鳟鱼更适合刺身。丙底洛村利用优质山泉水引进虹鳟鱼养殖。由于小山村的养殖规模、密度较小,养殖周期更长,这里的虹鳟鱼符合单条5公斤的标准
●为发展虹鳟鱼自有供应链,海光公司计划在四川布局虹鳟鱼设施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目标年养殖、加工规模达到1万吨;丙底洛村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中等规模养殖基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这段时间,如果你在新加坡高档餐厅品尝刺身,其鱼生可能来自四川大凉山。
不久前,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海光公司”)成功将4吨虹鳟鱼冰鲜产品分批发往新加坡。这批养殖在凉山州金阳县的虹鳟鱼,被加工成冰鲜产品后,被迅速空运至新加坡,次日就端上当地消费者的餐桌。这也是四川首次完成虹鳟鱼出口。
虹鳟鱼又称鳟鱼,属淡水鱼类,通常被养殖在水温较冷、水质更高的高山冷水中。它和海水鱼大西洋鲑(在国内消费市场上常被称为“三文鱼”)是“亲戚”。近年来,四川利用各地丰富的冷水资源发展虹鳟鱼养殖。目前,四川虹鳟鱼年产量约1000吨,养殖规模居全国第五位。
来自大凉山的“川味”刺身,是如何被端上海外餐桌的?
寻找养殖基地
“抓住”那条5公斤重的虹鳟鱼
作为一家在四川从事鳗鱼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海光公司常年向国外高端市场出口高品质“四川造”鳗鱼产品。
频繁和国外海鲜消费市场接触,海光公司发现,这几年国外对虹鳟鱼的需求很高。“有数据统计,全球虹鳟鱼年消费量达20多万吨。”海光公司董事长沈明国说。
有市场、有渠道、能加工,还有出口资质,就差原料。两年多以前,海光公司开始在四川搜寻虹鳟鱼养殖基地,希望找到那条能符合出口标准的虹鳟鱼。
要符合出口标准,需满足不少硬条件。按照规定,出口虹鳟鱼除了要符合农残、重金属以及微生物等各项海关检疫生化标准外,还需适应国外市场特殊消费需求。例如,鱼肉的油脂层和肌肉层须红白相间、鱼鳞须符合虹鳟鱼特有的银白色。更重要的是,由于外国消费者偏爱刺身吃法,个头更大的虹鳟鱼更适合刺身。因此,国外消费市场要求单条鱼必须超过5公斤。
经过前期调研,沈明国发现,虽然四川有着诸多养殖基地,但这些基地养殖出的成鱼大多在3公斤左右。“川内养殖基地大多位于景区附近,主要依靠景区游客消费支撑运营。一方面消费者更喜欢个头较小的虹鳟鱼,另一方面基地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更快见到效益。因此,很少有基地能把虹鳟鱼养殖到单条超过5公斤。”
机缘巧合下,海光公司将目光锁定在凉山州金阳县丙底镇丙底洛村。
丙底洛村坐落在金阳县西北部平均海拔2500米的深山谷间。由于山泉水资源丰富,这个深山小村还拥有“金沙瑶池”的美誉。这些年,丙底洛村利用优质的山泉水,引进了虹鳟鱼养殖。让海光公司欣喜的是,由于小山村的养殖规模、密度较小,养殖周期更长,这里的虹鳟鱼符合单条5公斤的标准。
今年10月,海光公司正式定下丙底洛村一批共约5吨的虹鳟鱼。丙底洛村也顺利办理金阳县首个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渔业养殖被确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扩大养殖规模
更多“川味”刺身将达到出口标准
当大凉山深处的虹鳟鱼打“飞的”前往新加坡时,海光公司员工和丙底洛村养殖户都心怀忐忑。
市场反馈很快传来:当地消费者接受度很高。“扩大养殖规模!”海光公司和丙底洛村立即启动虹鳟鱼规模化养殖计划。
对于海光公司来说,由于目前四川符合出口标准的虹鳟鱼养殖基地较少,原料远远不够。“目前我们是利用鳗鱼的生产线加工虹鳟鱼,每天加工量最高可达10吨,现在省内虹鳟鱼的养殖规模完全达不到需求。”沈明国说,为发展虹鳟鱼自有供应链,公司计划在四川布局虹鳟鱼设施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目标年养殖、加工规模达到1万吨。
丙底洛村也很有信心。村里正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中等规模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10亩、鱼池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预计年总产值达350万元。
成功出口,对于四川虹鳟鱼这一特色产业来说同样意义重大。“以四川养殖基地现在的技术水平,单条虹鳟鱼养殖到超过5公斤完全没有问题,这意味着‘四川产’虹鳟鱼在品质和规格上都能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军说,随着设施渔业技术不断提高,将有更多“川味”刺身达到出口标准。
沈明国介绍,明年1月,下一批虹鳟鱼将出口新加坡。“未来我们还计划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