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余志远
在即将开启的新一轮冰雪旅游投资浪潮中,并不强调所有地方都全新建设一批新热点或创造一片冰雪旅游新天地,而要更多地考虑结合资源条件等推动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深化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随着意见的提出,相信各级政府未来将陆续出台更多鼓励措施和激励政策,这会极大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冰雪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国冰雪旅游产业也会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
东北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冰雪资源优势,成为国内冰雪旅游产业的先驱者与领航者,承载着推动全国冰雪经济繁荣的重任。在当前冰雪旅游高速发展过程中,如何推动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向更高品质、更高目标迈进,值得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深入研讨。
在东北旅游一体化框架下,积极实施冰雪旅游差异化发展战略
冰雪旅游产品同质化是阻碍东北地区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积极实施冰雪旅游差异化发展战略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值得高度重视。这种差异化发展战略更应纳入东北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框架下予以实施。在一体化发展框架下,冰雪旅游、冰雪教育、冰雪制造等主管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统筹规划,差异化布局,东北地区才能以更宽视野、更高站位实现错位式发展。
首先,鼓励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细分行业间的差异化发展。东北冰雪旅游产业牵涉众多细分行业,包括冰雪休闲娱乐业、冰雪装备制造业、冰雪旅游服务业、冰雪旅游教育业等,这些细分行业共同支撑起整个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尽管东北各个地区在这些细分行业上均有涉猎,但彼此还是需要根据自身优劣势及竞争者状况等因素进行有所侧重的差异化发展。比如,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拥有丰富的雪域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集中资源优势,奋力推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黑龙江和吉林相比,辽宁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但其拥有更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实力,因此可以侧重于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鼓励冰雪旅游细分行业内的差异化发展。譬如,就冰雪休闲娱乐业而言,东北各地区应充分结合自身独特的地方性资源,融入创意和创新,进行冰雪旅游场景和产品的个性化塑造,从而为游客带来各不相同的冰雪旅游体验。尽管东北各地区都拥有比较齐全的冰雪旅游产品谱系,但不同的资源禀赋、产品形态及等级使其各自构建的冰雪旅游品牌形象应有差异。这种差异性促使它们能够拥有各自的细分市场,从而有效规避因品牌形象同质化可能引发的无序竞争。黑龙江拥有众多国内一流的滑雪场,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还具备举办国际级冰雪赛事的能力。因此,黑龙江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冰雪赛事、建设专业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推广冰雪运动文化等方式,打造出一个集冰雪竞技、冰雪训练、冰雪休闲于一体的冰雪运动品牌形象。辽宁以丰富的温泉资源作为依托,建立冰雪热汤或冰雪康养品牌形象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位于长白山脉、松花江畔的吉林,依托壮丽的自然景观建立冰雪生态度假品牌形象,是一个符合其特色的选择。在这种差异化发展理念影响下,东北各地区将构建起不尽相同的冰雪旅游品牌形象,并由此而产生极大的“形象叠加”效果,整体性地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进而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中起到更好的市场招徕作用。
尽管理想的状态是要以差异化品牌形象构建的思维,引导各省进行冰雪旅游产品开发,但在实际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省还是不可避免会进行冰雪旅游全产品体系建设。而这种全产品体系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其必要性。某些冰雪旅游产品相对其他省份而言具有竞争上的弱势,它们在外部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优势可能不够明显,但它们还承载着满足本省客源市场日常休闲需要的功能。笔者以为,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各省份内部冰雪旅游全产品体系的建设,仍然需要放在更大区域的视野上做好比较,建立层级式、差异性的产品体系,各地要打造一系列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拳头产品与精品级产品,并使其拥有极强的市场垄断性和形象差异性;而在冰雪旅游全产品建设过程中,各省份不一定非得补齐自身短板,不一定要简单地追求全面而无特色的均衡式发展。
第二,强化投资预可研及规划编制。投资者在进入冰雪旅游市场前,应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明确目标市场定位,基于差异化思维,细致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而规划编制团队要以更加专业、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完成规划工作。
第三,地方政府积极介入与引导。冰雪旅游发展要建立地方政府帮扶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冰雪旅游示范区或示范基地,发挥其在整个冰雪旅游产业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高标准规划,严要求执行。在冰雪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设定更高标准,强调项目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要在规划中明确分析并体现在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中,说清楚本项目所具备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特色,警惕项目的简单复制与移植,避免造成产品的同质化。
第五,加强监督指导,确保规划的高水平落地。地方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冰雪旅游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规划内容得以严格执行。而在规划落地过程中尤其要高度警惕“大鹏展翅”式规划蓝图最终仅能实现“小鸡啄米”式实际效果,短期内看似节约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影响的是游客体验与产品生命周期。同时,要建立深度的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这一机制旨在整合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利用多方专家的力量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共同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鼓励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在不远的将来,东北冰雪旅游无疑将掀起一股新的投资浪潮。在这一波热潮之中,东北各地需保持清醒的认知,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冰雪旅游,因为冰雪旅游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冰雪旅游依赖于寒冷的气候和充足的降雪量,这些条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满足,因此在开发前期需要进行严密论证和充分研判。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在有关冰雪旅游发展的各项指导文件中反复强调一定要因地制宜。诚然,现代科技为冰雪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人工造雪、温控技术等手段似乎使得今天各地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并非难事,但需要认识到,冰雪旅游产品只有置身于真实的冰雪世界里才有可能释放它最大的价值。
因地制宜地发展还意味着各地需要结合自身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冰雪旅游发展策略。
首先,在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投资浪潮中,并不强调所有地方都全新建设一批新热点或创造一片冰雪旅游新天地,而要更多地考虑结合资源条件等推动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深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尤为关键的是要聚焦并高度重视对现有冰雪旅游产品的提质增效与全面升级。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保持对新兴冰雪旅游项目探索的热情,更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审视并优化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与影响力的传统冰雪旅游产品。通过引入创新理念、先进技术以及精细化管理,更要融入工匠精神,为现有的存量产品注入新活力,提升其品质与竞争力,从而满足个性化且对品质具有更高诉求的市场需求。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地区,鼓励其在已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行“冰雪+”和“+冰雪”旅游发展策略。这里,“+”号在“冰雪”中位置的变化,实质上映射出两种发展理念。“冰雪+”模式,强调的是以冰雪资源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并激发其他旅游产品的活力与潜力,实现多元化、深层次旅游的延伸与拓展;而“+冰雪”模式则突出了其他旅游产品吸纳冰雪元素的思维,如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冰雪的纯净与浪漫、体育旅游中增添冰雪的特色与活力。对于具备丰富冰雪资源且具备开发潜力的地区,应全力以赴做好“冰雪+”,充分发挥冰雪资源的核心驱动作用,引领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而对于那些虽不具备显著冰雪资源优势,但拥有其他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则应灵活采用“+冰雪”模式,巧妙融入冰雪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这需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以冰雪旅游为主导的产品在运营中会面临全年性生存的挑战,而“+冰雪”的发展理念则是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可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性,摆脱季节性经营的困境。因此,“+冰雪”的模式更应该引起重视。但无论是何种模式,东北地区在打造冰雪旅游产品时,一定要强调工匠精神。
笔者认为,东北地区在规划冰雪旅游发展蓝图时,需要避免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式的运动化建设倾向,宜科学有序地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大胆地放开手脚,充分释放生产力的潜能与活力,又要为冰雪旅游发展做好严谨科学的规划,逐步优化冰雪旅游的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确保冰雪旅游的全面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