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戴群
少年朱生豪曾是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他爱读书,爱思考,进入高中后逐渐崭露头角。他一边写诗,一边创作剧本,还发表学术论文,中英文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可是他身体羸弱,体育课从未及格过。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规定,体育不及格就无法毕业。而且朱生豪父母早亡,性格孤僻,自感升学无望,他决定中学生涯一结束,以同等学力,去争取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来谋生自立。
校长黄式金(1893—1972)中学时代有过辍学经历,当得知这件事后,格外同情朱生豪。他在校务会议上说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朱生豪是个特殊的学生。对他,我们也得用特殊的办法。我们无权埋没具有像他那样中英文水平的学生。他身体不好,体育不及格,是事实,可我们不能要求这样的学子面面俱到。他家境贫寒,我们不但要给他毕业文凭,还要为他向之江大学申请全额奖学金!”
1929年,朱生豪幸运地入读之江大学。后来,黄式金也受聘来到之江大学担任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继续关心朱生豪的成长。
1917年,黄式金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执教,先为教员,后任训导,继为副校长。1927年7月22日,校董会议定聘任黄式金为嘉兴私立秀州中学校长,黄式金由此成为秀州中学首任华人校长。
《水浒传》共120回,其中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排定了座次,排第二十四位的是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绰号没遮拦的穆弘,上应天究星。在郑绩著的《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中,顾仲彝(1903—1965),被列为天究星,他是一位戏剧家、翻译家、教育家,为中国话剧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顾仲彝的戏剧创作和改译事业萌芽于秀州中学校的一段求学经历,当时他的学名为顾德隆,他是秀中第12届毕业生。
顾惠人,大学毕业时,他的志愿上写的是“第一教育,第二教育,第三教育”。后来,他一直说:“吾无意仕途,只搞教育,目的是阐扬真理,培育英才,我的事业在秀中,秀州中学就是我的生命!”
1927年,他回秀中母校任教,不久担任训导主任。1930年,经校董遴选就任校长一职,从此执掌秀中达28年之久。他对秀中这所教会中学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其成为闻名浙西的进步学校。
女婿朱经武曾经问陈省身:“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陈省身告诉他:模仿不能通向成功之路。一个人应该自始至终严于律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弱点,不骄傲自满,应当以自己的兴趣与天性开拓自己,而不单为追求时髦做一些容易的事。因此,一个人一旦发现了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就应该敢于接受并抓住不放。
他谆谆教导朱经武:“要问自己工作是否尽力,而不是报酬多少。”作为长辈,陈省身还常对朱经武说:“应当从条条框框里跳出来,做些别人没想过的事情。”并嘱咐道:“你要做新的东西,要‘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做事要执著。”1987年,陈省身为秀州中学新建教学楼题写楼名“日新楼”。
秀州中学,嘉兴历史上第一所中学。一百二十多年来,这里积淀丰厚,群星璀璨。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功叙、周廷儒、谭其骧、周廷冲、钦俊德,首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界楷模”朱生豪,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翁同文,英语教学大师许国璋,韩国前电力部部长朴英俊将军等,都曾就学于秀州中学。
上世纪90年代,徐立在嘉兴秀州中学从教,因为接触到丰富的校史资料,就把其中的人物故事整理出来作为教育资源。之后,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他更大范围地收集、编写在校史上留下特别印迹的人物故事,出版成书《秀州故事》第一辑。
此书收录了秀州中学办学历史中涌现出的50位风云人物故事。“这些人物每个人都具有不同凡响的个性,这也是‘秀州精神’的组成部分。”徐立认为,尽管时代发展变迁,但秀州中学从未改变对人的尊重,对教育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这些人物中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张力,对他们的考察、叙述,其实是对当代社会、当代教育的关注。“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以嘉兴师生拼搏奋斗为内涵的,近现代嘉兴教育发展史的生动缩影。”
精彩试读
在鲁迅最后9年的生命旅程中,作家、翻译家、编辑家黄源(1906—2003)是与他交往时间最多的朋友中的一位,鲁迅先生称他为“一个向上的认真译述者”。
黄源1920年就读秀州中学校,在秀中学习一年半。1922年春到上海物品交易所学生意。1923年夏,就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4年夏,转学到春晖中学。同年冬,因“毡帽事件”离开春晖,后以学生代表身份筹办立达学园。他对自己在秀中母校的读书生活记忆犹新,每逢家乡来人常称赞“秀州中学的一大特点,是英语教育水平高”。
1982年,他积极推动秀州中学恢复原名,以报饮水思源之恩。他多年担任秀州中学校友会杭州分会会长,关心母校发展。1997年4月,他在医院的病榻上写道:“就我忆及,秀州校风,艰苦朴实,提倡勤工俭学,教师办学有献身精神,同学基础功课打得牢固结实,互助友好,自治力强。”2002年夏,他的病情已经恶化,不再对外接待访客了,但是听说母校有客人来,他就破例见了一面,并在病房里用颤抖而有力的手为母校高中部题写了“虚心亭”三个大字。
1927年,黄源在上海劳动大学编译馆任编译员。鲁迅1927年10月25日应邀到劳大演讲,黄源为鲁迅记录,整理后经鲁迅审阅,只改了一句话,黄源加上题目《知识阶级》后,在黄源编的校刊上发表。10月28日,他又应邀为鲁迅在立达学园演讲《伟人的化石》做记录,并参加校方招待鲁迅的茶话会,从此结识鲁迅。
为了学好日语,1928年黄源东渡日本求学。1929年回国后,在沪从事翻译写作工作,研读鲁迅著作。1931年,黄源兼任新生命书店编辑。
1934年8月,经茅盾介绍,黄源参加了《译文》杂志的编辑工作,这份杂志是由鲁迅、茅盾、黎烈文共同发起创办的,从此黄源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跟鲁迅见面,向鲁迅请教,直接在鲁迅和茅盾的领导下工作。
有一天,鲁迅将已经编好的《译文》创刊号稿子带到茅盾先生家,经茅盾引见,他再次见到了鲁迅先生。平时,有人在黄源面前说“鲁迅是个很不容易对付的人”。这天,他和鲁迅面对面交谈,谈得很随便,使他感到畏惧全消。恰恰相反,鲁迅倒是一个“一点也不觉得‘不容易对付’”的普通人。自此以后,他就直接与鲁迅来往,有问题就到鲁迅寓所向鲁迅请教。
(节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