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石家庄日报
□李 晓
90岁的王蒙被形容为是中国文坛的“守门员”,至今,他创作的激情依然奔涌不止,每年都要一部一部地出版大著,令人惊叹于他强健的体魄与浩荡的文思。
一个作家,他内心涌流的源泉来自何方?我想,是山川大地的赐予,是思想光芒的闪耀。王蒙先生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北京郊外的深山里,他也有一个别有洞天的“雕窝”。
那年深秋去北京,西山的红叶一簇簇奔腾,如山火燎原。从西山去平谷,一个叫雕窝的地方。
我来到雕窝时,雕窝在深山里已经绵延成森林中一条长街。这个曾经只有50多户农家的村子,而今成了民俗文化旅游村。
山谷下,苍天树木中,通过山民指点,我看见了栅门内一个独立冷僻的小院子,但今天主人没在,他正在北京城内老四合院里写作,还是云游天下去了,我不得而知。这个小院,就是王蒙的“雕窝”。
我来到门外,几株老核桃树在风中吹得哗哗响。一个山民告诉我,核桃成熟时,王蒙就和夫人拿着一根竹竿,在树下敲打核桃。山民还说,丝毫看不出这个白发苍苍的大作家有什么派头,他同山民们亲热地聊天拉家常,还去农家推石磨,看见他一个人在山道上散步,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沉思。雕窝的乡亲们都称呼他为“老王”。
村民告诉我,“老王”住的那个农家小院,主人早先到城里居住了。都市里的滚滚红尘,似乎让一个作家心里有了微微躁动,通过友人介绍,王蒙来到了这里,雕窝的山民还帮他搬运几大箱子书,摆在“雕窝”里。
一个作家,来到村子里,雕窝的松林里似乎也漫过书香。王蒙说,他“性本爱丘山”。一个村庄的生命史,是不是因为一个作家的来临,延长了它在历史声名中的寿命。在王蒙笔下,他那么喜悦地唠嗑着“雕窝”,他在那里写下了自传三部曲的绝大部分文字。
在金宏达的描述中,王蒙过着从都市远遁而来的仙人生活。不门植五柳,北窗高卧,也不煮茗论道,踏雪寻梅,他的院子里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这位前生产大队干部力行他的改造宏图,将空地全播草籽,期以茵茵绿草,昭示绿色生活理念吧,不幸草籽错矣,长到后来竟是深可没膝的牧草,秋风起时,偃仰衰飒,令人产生联想多多。
从都市回到山野,云游四方风尘仆仆归来,王蒙喜爱着这个灵魂里居住的“雕窝”。不需要古士那样的生活,只需要宁静淡泊但内心喜悦如山泉汩汩冒出的日子。
他在这里,走山沟、推石磨、闻野花、听松涛、沐山雨……奇石峭壁,郁郁葱葱,花丛草鸣,鸟语泉声,青烟村舍,诗意地栖息在雕窝,王蒙说,这也是命运对他的馈赠。王蒙也没料到,因为他的到来,雕窝开始火了旅游,有人戏称,他是雕窝里居住的“凤凰”。但他就是自己,不做所谓高枝上的凤凰,就是一个“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文人。
仰头望碧天流云,神思间惊觉有大雕飞过,王蒙在喝了雕窝老酒后,欣然赋诗云:“推窗揽翠柏,卧榻怜轻云。雨过花添艳,风和鸟更欣。近晚山幽静,傍霞路漫深。倚窗待月色,踱步寻星辰。好睡雕窝里,无雕无片云。”
我漫步在雕窝的山道上,恍然间,以为飘摇灵魂才落到了下榻之地。从雕窝归来,我远望一片云端下的森林,寻找着我的“雕窝”。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