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作为铁路工作者,让列车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能跑得更快更稳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民建会员、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新平说。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电力机车、动力集中动车组和轨道工程车等领域的研发一线工作,这一扎根就是25年。其间,彭新平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詹天佑青年奖和詹天佑创新团队奖)、全国铁路系统火车头奖奖章等多项荣誉。
青藏高原一直以来因为永久冻土层的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恶劣,一度成为全国未实现“复兴号”动车组进驻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全国铁路工作者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2020年10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研制一款适用于高原环境需求的内燃、电力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能够实现在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线路上贯通运行,线路是从拉萨到林芝,项目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牵头,彭新平被委以项目技术经理的重任。当时距离国家要求的动车上线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制任务和工期非常紧张。从拉萨到林芝,不仅要穿过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并且要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约90%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桥梁和隧道占比达75%。
时间紧任务重,彭新平接到任务后,快速组织研发团队。一方面明确动车组技术指标,快速形成总体技术方案;另一方面贯彻“动车和拖车一盘棋”的整车思想,积极与项目涉及的其他相关企业联络。同时,彭新平组织设计团队开展方案设计,召开各类设计研讨会百余次,经过30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40天就完成了2000余张图纸的绘制,并一次性通过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和型式试验。
那段时间,彭新平反复奔波在实验室和线路施工现场。凌晨5点进实验室,晚上8点又到现场解决问题是彭新平的工作常态,100多项的试验,他做到了每次试验都在现场。2021年6月25日,彭新平牵头设计的“复兴号”高原动力集中动车组鸣响风笛、拉萨首发、驶向林芝,奔驰在“世界屋脊”,至此,中国铁路历史性地实现“复兴号”动车组对大陆31个省市区的全覆盖。
彭新平的创新之路不仅局限于国内。2010年,彭新平第一次带领团队中标马来西亚项目,就成功突破了当时有“在平衡木上奔跑”之称的一米轨跑高速动车的世界难题。这次重要的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赢得了国际声誉,展示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链条的研发实力。近些年,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动力机车技术在国际上频频“露脸”,彭新平又先后主持了马其顿、新加坡等地的轨道项目。
彭新平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展望未来,他说:“我将继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团队为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同时,作为民建会员,我也会留心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撰写提案、参加社会服务等方式,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福祉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热情。”
(邓 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