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黄 烨 摄影记者 张启帆 通讯员 王 方 部分图片由嘉兴市图书馆提供
从1904年创立的嘉郡图书馆到现在的嘉兴市图书馆,120年的时光融进了一页又一页文字之中。
11月30日,在嘉兴市图书馆建馆120周年之际,《嘉兴市图书馆史》新书首发式在嘉兴市图书馆举行。全国图书馆界代表、市图书馆退休员工、热心读者等相聚一堂,共同见证。
一段记忆,读者们重拾芬芳岁月
“1964年,我尚在娘胎里时,郭沫若先生来图书馆参观,母亲为先生打开了大门。”从小就在图书馆长大的陆加敏回忆起了图书馆大家庭的故事,她的母亲张影康曾是图书馆的一名馆员。
5天前,她偶然发现了母亲1987年的工作笔记,里面写道:“上个世纪60年代,《文汇报》报道图书馆有个农村‘图书网’,258个流通站,分布在全县30个公社248个大队。馆里还派员工背着图书,搭船下乡。每两个月,要送书到王江泾等地的图书馆交换站,每次需要三四天,丈夫在杭州工作,只有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给别人照顾……”
尘封多年的笔记,重现了一名普通馆员的工作日常,从小耳濡目染,陆加敏也将图书馆视为重要神圣的场馆。在这里,她也结识了许多同好,通过中国译莎第一人朱生豪的儿子朱尚刚,她得知朱尚刚的母亲宋清如将朱生豪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捐赠给了嘉兴市图书馆。
2016年,陆加敏的父亲陆逊起了捐书的念头,在家人和嘉兴市图书馆馆员的建议下,陆逊代表家族,将其父陆昭毕生所藏的含有明清刻本的1111册古籍和617件字画捐给了嘉兴市图书馆。
“昨天原本是我父亲98岁的生日,遗憾的是,前不久他离世了。”陆加敏说道,“但是他捐出的书籍和字画就在古籍部里,代他见证今天的重要时刻。”
许多人带着故事,带着对图书馆的深厚感情来到现场,在《嘉兴市图书馆史》中,回忆过往岁月。
一段历史,120年砥砺前行
1904年,嘉兴市图书馆的前身——嘉郡图书馆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成为浙江省内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不断扩大规模,丰富藏书,精进服务,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和转型,从电子阅览室的设立到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从线上资源的共享到移动阅读服务的推广,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007年开始,嘉兴市图书馆逐步探索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图书馆行业内有名的“嘉兴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让城乡居民可以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阅读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文化均衡发展。
近几年,嘉兴市图书馆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创新设计的“悦心听读本”项目和“元宇宙推动科普阅读”项目连续两年入围国际图联营销奖等。
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在介绍《嘉兴市图书馆史》编纂情况时说:“书中内容包括了嘉兴市图书馆120年来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的特色工作、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馆舍变迁、人员更迭、文献集聚、服务拓展等历程,全面展示了嘉兴市图书馆百廿年的沧桑巨变。”
“回首这120年的历程,嘉兴市图书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江文化的版图上,熠熠生辉。”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胡海荣说道。
一面旗帜,“嘉兴模式”闪耀全国
“嘉兴图书馆是中国当代公共服务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进行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嘉兴贡献》的主旨发言,充分肯定了“嘉兴模式”在全国业界的示范引领作用。
他说,把嘉兴市图书馆放到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有4个方面的标志性贡献。
嘉兴市图书馆引领示范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早在2005年,嘉兴就开始探索新时期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2007年,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嘉兴模式”引起业界关注。
嘉兴市图书馆还引领示范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2020年,嘉兴市图书馆因“一年5000场活动”而“出圈走红”,真正践行了公共图书馆要引导推动服务全民阅读的要求。
此外,嘉兴市图书馆还引领示范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走向世界,等等。
李国新教授对嘉兴市图书馆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接下去,嘉兴市图书馆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找差距补短板,打造跟文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而且起引领示范作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