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德国最大反对党基民盟也呼吁重启核电,引起多方激辩。德国去年正式关闭该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如今重启核电又在德国成为热议话题。
德国国内的核能争议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首座商业核电站投用以来,该国反原子能运动就从未停歇过,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是激发了民众对核安全的担忧,也推动了以“环保、和平、反核”为政治原则的德国绿党的发展。
2002年,因“安全问题”和“高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储存问题”相关考量,德国修订《原子能法》,决定逐步淘汰核能商业发电。但2010年德国再次修法,将核能视为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技术,决定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加剧了德国民众对核事故严重后果的恐惧。当年5月,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成为世界首个彻底放弃核电的发达工业国。
弃核的同时,德国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大规模投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默克尔的经济顾问罗勒曾表示,弃核政策“让德国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但当时“别无选择”。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决定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包括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同时俄罗斯也停止通过“北溪”天然气管道向德国供应天然气,德国能源价格飙升。为缓解能源危机,原定2022年底关闭的最后三座核电站被允许继续运行至2023年4月才最终退出电网。
今年11月初,德国执政联盟因财政预算等分歧而破裂。随着德国内部政治分歧升级,各党派将核政策作为竞选的重要筹码之一。由基民盟与其姊妹党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近期推出新的能源政策,呼吁重新评估德国现有的核能基础设施,以确定是否可能“以合理的技术和财务成本”重启核电站。现执政联盟成员绿党的发言人则表示,相关提案是在美化过时的工业方案,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是能源安全的关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李超表示,能源供应问题关乎德国工业化进程,能否找到有效、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并显著降低发电成本,应对“能源脱俄”带来的负面冲击,对德国执政党意义重大。
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12月16日在联邦议院发起信任投票,如果未能通过信任投票,原定明年9月举行的联邦议院选举可能提前至明年2月。民调显示,如果提前大选,大约34%的选民将投票支持基民盟。
分析人士认为,选举结果可能对德国核政策产生影响。李超说,如果联盟党能在选举后顺利组阁,有可能推动关于核政策的讨论,甚至推动政策变革。即使不能马上重启核电站,也有可能在研发层面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尽管格罗西认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重启之路阻碍重重。
李超认为,虽然德国存在重启核能的可能性,但落地实施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他说,德国民众“恐核”心理由来已久,主要的反核政党绿党的立场又较为坚定,且已参与执政总计十余年。长期的政党影响和舆论引导,导致反核声音不容忽视,想要逆转核政策并不容易得到多数民众支持。
从经济层面的实际操作上看,尽管许多发电厂基本部件尚未拆除,重启核能在原则上存在可行性,但这一举措代价高昂,对财政困难的德国政府来说负担巨大。德国能源供应商莱茵集团和意昂集团出于盈利考量,拒绝了重启退役核电站方案。莱茵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雷贝尔表示,重返核电计划在经济上不可行,“我认为一切都结束了,德国没有回头路”。
李超表示,重启核能还存在政治上的争议。如果逆转核政策,德国政府势必背负“政策反复”“出尔反尔”等舆论包袱。此外,目前还很难预料选举后联邦政府的组阁情况,联盟党如何说服执政伙伴支持其改变核政策,也具有不确定性。
李超说,即便德国最终决定重启核能,也将面临行政许可、安全核查等程序。德国行政效率低下被认为是导致德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财政紧张,预计在核电站问题上很难快速决策并落地实施。
据新华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