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加坚定、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拿出“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立足生态安全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青海位于地球的第三极腹地,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三江之源”,也是哺育河西走廊的三大内陆河发源地,是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启动区、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器,生态安全地位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立足全国大局、着眼青藏高原功能定位,突出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生态保护是青海工作的根和魂,生态主动,就是政治主动、历史主动;生态被动,就是政治被动、全局被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中,必须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更实工作举措,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巩固中华民族发展根基的重大使命。
(一)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把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要求启示我们,有所为就要把牢方向、聚焦重点,有所不为就要守牢底线、守好边界。自觉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机遇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更好体现青海的价值和潜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在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的基础上,着力破除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瓶颈问题,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在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上有所突破。要用好青海生态资源优势,依托青海特色文化,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结合青海产业“四地”建设要求,发展“生态+”现代产业,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人文特色和景观价值,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持续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价值。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发展康养旅游,扶持民族特色村落保护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验式旅游精品项目,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农文旅融合为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客制宜,不断激发战略思维、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整合思维和共赢思维的力量,让文旅产业变为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产业、高竞争力产业和高满意度产业。
(二)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内涵。“生命共同体”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又有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的支撑,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互补、共生、会通。国家公园是一种以未来人类生活空间锻造为目标的自然文化形态,它可以依托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维护生命共同体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过程。要围绕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和优化完善,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二、立足国土安全根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强调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担起主体责任。”“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讲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青海故事。另一方面,要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生态源保护区、维护国土安全和支撑“一带一路”的战略保障区、高原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示范区、民族团结和谐美丽家园。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要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重大要求,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青海实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巩固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良好局面。坚持把民族工作放在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两个大局上、放在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大业中审视和把握。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看待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宗教工作,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这一要求启示我们,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要为从国家制度建设高度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作出贡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青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
(二)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认真落实国土空间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青海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树牢源头意识、强化干流担当,“中华水塔”持续丰沛润泽,“大美青海”愈加洁净美丽,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但也面临夯实“生态绿色”本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对此,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化农牧区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推动农牧区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生,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三、立足高原资源能源特色和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青海水丰、光富、风好、地广,能源资源富集多样。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并拥有1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广袤荒漠化土地,开发前景广阔,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地区之一。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矿产等资源丰富,钾盐和锂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接续基地。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可以说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中,我们要立足资源能源安全地位,精准把握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一)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培育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的政治担当,也是青海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把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作为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切入点,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尤其要以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丰富资源为载体,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同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加强能源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坚持绿富同兴,走好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发展之路。
(二)推进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发展
推进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是青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对构建体现青海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电力带动算力绿色化升级、算力赋能电力数字化转型,二者“融合共生”发展是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青海能源充沛、电价低廉、绿电优质、气候适宜,尤其清洁能源资源丰富,零碳大数据中心大有作为,绿电含量居全国首位等资源和优势,为青海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体系,推进绿色算力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青海来讲,要抓住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机遇期,积极探索绿色能源与绿色算力深度融合,推动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要优化算力与电力基础设施的时空布局,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改造升级,推动全省大数据中心科学布局、有序发展,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因地制宜分配算力资源,促进“绿色数据中心+清洁能源一体化大基地”协同发展。构建多时空尺度“算力+电力”协同模式,构建跨区域算力电力协同调度机制,充分发挥算力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特性,实时匹配电力供给和算力需求信息,提升算力与电力协同运行水平,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推动能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执笔:张双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