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连环画伉俪”:用画笔绘就艺术传奇

阜阳“连环画伉俪”:用画笔绘就艺术传奇
2024年12月02日 00:01 媒体滚动

以精湛的连环画创作技艺,在艺术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成为《连环画报》《读者》等多家著名刊物的签约连环画家,书写多彩艺术。以全新的付出为教材绘画插图,为教育事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互扶持,彼此激励,在艺术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他们是全国著名的阜阳籍连环画家何保全和于泉滢夫妇,这对“非科班”出身的伉俪夫妻画家,用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色彩和生命力的艺术世界。

A 为画痴迷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十分匮乏,看电视、电影都是种奢望,孩子们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便是街边书摊上的小人书,一到放学,书摊旁便围满了学生,何保全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五分钱就可以看五本连环画,花两分钱就可以租走一本。”何保全说。

一页页插图配上字幕,深深触动了幼年的何保全,书摊上的小人书几乎被他看了个遍,也从那时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画家,天天看连环画、画连环画。

不顾家里的人反对,何保全还是拿起了画笔,开始临摹连环画,“不好好上学,就痴迷画画。课本上、作业本上都是自己画的画。”

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刻苦努力加上绘画天分,没多久何保全便画什么像什么,小小年纪便在县城里出了名。

小学毕业后,14 岁的何保全被安排到临泉报社画插图,后来又被调到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平时的工作是办展览、出画刊、画宣传画,但主要爱好还是画连环画。

一次,何保全将自己创作觉得很满意的一幅画作寄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每天翘首以盼,半个月后却收到了退稿的通知。“谢谢你给我们投稿,绘画水平还有不足,希望你勤加练习,争取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出版社退稿时的附言,何保全至今仍一字不差的记得。从信心满满到一落千丈,何保全直言当时都哭了,短暂的失落后,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坚持练习,“那之后真可谓十年寒窗。”何保全感慨地说。

B 因画结缘

于泉滢与何保全因画画而结缘。1983年,还在上高三的于泉滢在临泉县文化馆学习绘画,她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理解吸引了何保全的关注。两人相识的第二年,便冲破重重压力喜结连理,从此成为了生活中的伴侣和事业上的伙伴。

1983年,19岁的于泉滢,因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美术学院。在临泉县文化馆的学习期间,为了检验学生们的绘画水平,文化馆组织了一次作品展示活动。当时担任点评嘉宾的,正是以严格著称的何保全。

在众多作品中,一幅名为《柳下趾怒斥孔丘》的画作脱颖而出,赢得了何保全的高度赞誉。他称赞作者的绘画基本功扎实,技艺高超。然而,面对这位年轻的作者于泉滢,何保全却心生疑虑,怀疑她是否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为进一步验证,他建议于泉滢使用厚纸进行创作。

当看到于泉滢用厚速写纸绘制的作品时,何保全终于确信,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绘画爱好者。从此,他开始关注并指导于泉滢,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经过一年的相识相知,他们共同冲破重重压力,喜结连理。

“第一眼看到何老师,便觉得这个人好有特点,太一丝不苟和严肃认真了。”于泉滢笑言。作为生活伴侣和事业伙伴,于泉滢在何保全的影响下,绘画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她的加入也为何保全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意,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两人合作默契,多是何保全勾画草图,于泉滢负责墨线稿。他们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人物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一风格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也成为了他们爱情与事业的见证。

C 对画负责

在连环画创作的道路上,何保全和于泉滢夫妇携手走过了 30 年。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既有婉约细腻的《红楼梦》,又有粗犷厚重的《猴拳王》《水浒传》,还有神话类爱情类的《常打枪和龙女》等。

为了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题材,积累素材成为他们创作之余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忍受高温在军马场观察马的神态,还是在郊区芦苇塘忍受蚊虫叮咬研究芦苇的特征,他们都不畏艰辛,只为追求作品的真实感和完美度。

在创作《红楼梦》中的一个章节——《呆霸王遭打》时,主要场景需要绘画大片芦苇。为了传神地表现芦苇的静止与飘动,他们来到郊区芦苇塘,仔细观察不同状态下芦苇的特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持续一个星期。

细致、认真换来了认可。他们的连环画出版后,不管是编辑还是读者,一致认为何保全、于泉滢夫妇的作品真实感很强,生活气息很浓。

2002年,他们被国内连环画最高级别刊物《连环画报》看中,合作创作了《水浒传》《红楼梦》《月季》《人世间最寂寞的妻子》 等数十套连环画作品,相继在省级和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猴拳王》《月季》等作品还参加了第六届、第十届全国美展,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一致好评。

D 用画育人

中小学生课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尤其是语文教材每一本都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有很多插图不用看课本就能知道其中的故事。

2016年的一天,正乘车在路上的夫妻俩接到了北京人教社主编的电话,邀请他们为小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几篇文章绘图。彼时,与对方沟通中的何保全考虑太忙打算推辞时,已了解对方所求的于泉滢一把抢过电话斩钉截铁地说道:“能为教育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义不容辞,这个任务我们接。”

接到任务后,他们深感责任重大,反复研读文章、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打起十二分精神。经过艰苦不懈地努力,他们合作绘制了《金色的鱼钩》《梅兰芳蓄须》《桥》《丁香结》等课文插图,以及配套教辅读本《小英雄雨来》中的 26 幅连环画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不仅为课文内容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也深受广大师生和网友的喜爱。

然而,他们的艺术追求并未止步于此。2020 年,两人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常香玉》。

创作的过程充满曲折和艰难,接到约稿,他们看过文章内容后,会先分别想好各自的构图、怎么表现主题,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开始埋头创作。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几个小时都不说一句话。有时为了一些细节,两人难免出现分歧。但他们会通过探讨达成统一意见。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在创作插图时,何保全日思夜想,从构思到完成整整花了半个月时间。但第一稿拿在手中,他左看右看总觉得不满意。于泉滢又拿出文字稿读了几遍:“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何保全恍然大悟:“战士们长期饥饿、劳累,怎么可能有这么红润的脸色?” 后来,两人三易其稿,终于将真实的红军战士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

常年伏案作画,夫妻俩落下了“职业病”,因身体原因几度打算停笔,但他们想陪对方画下去,手中的画笔最终都没有停下。

2022年4月,夫妻俩又接受安徽省包公文化园的邀请,创作包公结婚、包公进京赶考、包公断案等包公生平经历的画作。即使身体状况不佳,他们始终认为,支持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是应尽的责任。

“做一个真正的连环画家,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了清贫”,这是夫妻俩的共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们就会一直画下去。” 据《安徽画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连环画 阜阳市 画笔 绘画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27.76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