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坎头村的党员同志们:你们好!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15年前到你们村去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把村子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余姚市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一封回信。对横坎头人来说,这是一个注定被永远铭记的日子。
其实,这已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给横坎头村回信了,上次回信还要回溯到2003年。两封书信,跨越15年时光,见证着横坎头村乡村振兴的点滴变化。
横坎头村地处四明山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浙东根据地腹地,被人们称为“浙东延安”。然而,也是因为山高路远,改革开放后很长时间里,乡亲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横坎头人苦苦找寻脱贫发展的路子,但收效甚微。
2003年1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考察中,看到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习近平神色凝重。随后,他召集座谈会,大家围绕横坎头村的发展,谈意见、说感想、谋发展。座谈中,习近平提出,横坎头村所在的梁弄镇要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
总书记一席话吹散了横坎头人心头的迷雾。2003年2月8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横坎头村的党员干部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写信,汇报发展思路和打算。没想到,仅仅3天后,乡亲们便收到了回信。
在回信激励下,横坎头村选优配强村干部,设立村务联席会议和村干部“联片包组帮户”制度,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行动起来。
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提出做好“红”“绿”两篇文章:“红”就是讲好红色故事,“绿”就是发展绿色经济。横坎头村有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建筑遗存,流传下许多红色故事,村里首先将发展方向锚定在“红色旅游”上。
2003年底,横坎头村7.8公里主干道硬化完成。紧接着,村里着手对红色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整修旧址群的同时,村里组织老党员整理革命故事,征集红色文物,培训讲解人员。横坎头的红色主题教育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批游客。
2006年9月,横坎头村的第一家农家乐开张,顾客盈门。有了样板效应,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农产店如雨后春笋般办了起来。“红色”文旅破题了,“绿色”产业也随后启动。几年里,横坎头村先后引种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四季都有采摘项目。随着村里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横坎头村的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2017年11月,横坎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2018年2月10日,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决定,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信,汇报村里十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2月28日,乡亲们再次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望,宛如阵阵春风,再次催动了四明山下创新创业的勃勃生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好愿景,唤醒了“原乡人”,唤回了归乡人,也唤来了“新乡人”。
2022年9月,一个海归创业团队投资建设高科技农业项目。他们结合横坎头村红色资源特点,给项目取了个特别的名字——“红芯”。横坎头村党委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机制,由横坎头村提供土地、劳动力,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负责管理运营。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这里的70余种蔬菜实现一年四季工厂化量产。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曾经偏僻破败的山村,早已变成安居兴业的乐土。
春晖映大地,尺笺暖人心。跨越15年,光阴流转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封回信,让我们见证了领袖植根于人民沃土的情深意长,也激励着新时代的新农人,不负韶华,继续奋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