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渤海之畔,海风裹挟着阵阵寒意。在秦皇岛港煤炭装卸码头,滚滚“乌金”正装船出海,运往华东、华南地区。而这些发电供暖用煤正是通过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通道——大秦铁路,昼夜不息飞驰而来。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以不足全国铁路营业里程0.5%的占比,承担着全路近20%的煤炭运量,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30多年来,它累计货运量突破85亿吨,为大半个中国送去了光和热。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铁路部门坚持用足用好主要煤运通道能力,进一步加大煤炭主产区的运输保障力度。随着寒潮大规模来袭,11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大秦铁路的终点,细致了解煤炭卸车装船的“最后一公里”,近距离感受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强劲脉动。
内畅外联 精准指挥提效率
11月21日上午,距离秦皇岛港两三公里外,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秦车务段调度车间内,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煤炭从卸车到装船的全过程。
“73143次对几号翻车机、哪个垛位?”从当天早晨接班开始,调度员赵宏元一刻不停,核对车次煤种信息、了解天气及翻卸设备状态、与港方协调卸车垛位……
赵宏元所在的大秦车务段,承担着大秦线90%以上的卸车任务,最高日卸车21874车,是全路重要的卸车站段,其卸车效率直接关系着大秦线的运输能力。
“大秦线刚开通时,只有2000多万吨的年运量,日均接卸六七万吨,相当于现在的3列2万吨列车。”57岁的赵宏元一入路便来到大秦线从事行车工作,转眼已经过去30多年。在他的记忆中,2010年前后他们开始与港口合署办公,也是那一年,年运量首次突破4亿吨。
为确保大秦线运量持续高位,太原局集团公司建立铁路、港口、海事、引航、拖轮、代理多方参与的“6+N”全天候协调机制。铁路调度员入驻港口公司实行合署办公,信息实时互通、方案高效执行,最大化释放港口卸车能力。
透过大楼玻璃窗俯瞰秦皇岛港,港口工作人员边指现场边介绍:“每趟重载列车运来的煤种、所属公司都不一样,对应的翻车机和存放垛位也会相应变化。如果遇到设备异常,我们会立即反馈车站,及时调整后续卸车。”
卸车排空数直接决定着装车数。赵宏元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清楚掌握港口情况,还要随时与列车调度员和机辆部门协调沟通,全链条掌握整个卸车作业环节,才能无缝衔接卸排作业。我们的安排决定着抵达终点的重载列车能否高效卸煤和尽快返回。”
11月以来,大秦线非施工日运量130万吨、“天窗”日110万吨的目标高标兑现。今年10月,大秦车务段完成货车周转时间1.88天,同比压缩3.1%。
快卸快排 协调联动保畅通
一列满载2万吨电煤的重载列车到达柳村南站二场重车场9道的同时,在不远处的车站信号楼内,车站值班员王石崇面前的实时站场显示屏上,代表这趟列车的红线也开始移动。王石崇介绍说:“重车场15条股道,平均每十几分钟接入一趟。”
柳村南站是大秦铁路的终点站,也是全路主要港口卸车站。车站站场面积大,为纵列式一级二场,二场又分空、重车场,共有27条股道,有行车、调车等工种。各工种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打好配合战。
“随着寒潮天气来临,电煤需求攀升,要保证对口供应的电厂、热力公司存煤指标,各时段、各岗位更要分秒必争、无缝衔接。”邻桌的车站值班员李锋指着一张铺满桌面、统一制式的作业表说。他负责的空车编发场有12条线路,一个班10多个小时涉及成百上千个重要作业项点,以10分钟为一个单元,用不同颜色、不同线条进行标注,可以更直观地辅助进行接发列车作业组织,提高周转效率。他说:“一开始,工作节奏并不快。2005年,柳村南站二场全面改造后,才细分为空车场和重车场。”
大秦线的设施设备、运输能力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突破。2012年至2022年,大秦铁路累计完成运量约47亿吨,超此前20多年总运量近14亿吨,并于2018年创造了单条铁路年运量4.51亿吨的世界最高纪录。
从事行车工作20多年的李锋说,自己作为世界纪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感到无比骄傲。而纪录的背后是他和同事日复一日对安全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与行车组织不同,外勤作业受天气影响大,最难忍耐的是冬季刺骨的海风。外勤助理值班员杨博程每天的工作是把卸空车列的牵引机车与车列摘开,待列检人员对车辆检查后再挂上机车试验,具备发车条件后开出。11月以来,他每天的工作量较此前增加了12列左右,从出场到作业完毕返回岗位,每趟一路小跑都接近半个小时。
精细管理 技术攻关护平安
走进位于柳村南站重车场的翻车机房,8台翻车机满负荷运转,轰鸣声不绝于耳,每三节C80型车厢一组,通过自动化卸车系统向侧面翻转155度,卸载的煤炭直接倒进地下通道的传送带,输送至港口货船上。
“这些车辆一端为固定车钩、另一端为可旋转车钩,所以可以实现不摘钩连续翻卸,每秒大约卸煤20多吨。”柳村南站党总支书记赵万慧介绍,卸车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不仅有现代化铁路运输装备的支持,更有强有力的安全基础作保障。
为了便于识别,每节C80型车厢车钩可旋转的一端涂装为黄色,称为黄端。“但过去,车辆中黄端朝向不一致问题大量出现,成为困扰卸车生产的一个难题。”大秦车务段运输科李辉介绍,如果黄端朝向不一致,需要及时摘钩、解体车辆,调整翻卸顺序,不仅影响卸车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
为破解这一难题,太原局集团公司深入推进C80型车辆客车化管理,研发车辆客车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源头提高重载运输安全保障水平。
“在管理系统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黄端不一致的异常提示,这样在翻卸作业前就能及时调整。”李辉形象地比喻说,相当于每一辆C80型车都有了身份证号,全部录入系统后,根据实时编组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出黄端朝向是否一致,不仅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也进一步提升了路港接卸车能力。
近年来,大秦铁路坚持创新驱动,聚合强大的人才和研发优势,像车辆客车化管理系统一样的技术管理创新成果还有很多,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新型可控列尾运用试验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重载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目前,大秦铁路对口供应的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存煤保持在2600万吨以上,电煤运输秩序平稳,为人民群众采暖发电用煤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