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昨天,经过儿子苦口婆心的动员,我才答应和他去市里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进了影院便看到豪华场面,舒服的座椅,适宜的观影厅温度。我吃着儿子买的爆米花和奶茶漫不经心地看着电影,似乎是来打发时间的感觉。真没感觉那电影有多好看,票价居然还很贵。儿子看出来我没兴趣,问我是不是不习惯看电影,还是不接受新鲜事物?我说是太习惯看电影了,就是这样的电影院不习惯!儿子以为我生气了,解释说:这里看电影很舒服,很享受,多看几次就习惯了!我撇撇嘴,你老妈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和电影熟悉得如数家珍啦!
终于熬到电影结束。回到家里,泡了一壶茉莉花,我就和儿子聊起了我儿时的看电影时光。
那段最美好的时光,要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记得那年月,演电影就是村里的新鲜大事儿。每隔三五天,村里大喇叭就通知:全体村民注意了!今天有放映员来咱村放映电影,请社员们早早吃饭,带上板凳按秩序坐好,不许圈地占位。
大概离放映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有村里的小孩子们给大姑、二姨、三舅妈等占下看电影的有利“地形”。等快开演时,你就会看到仨一群、俩一伙的都拿着小板凳、马扎、长凳甚至搬几块砖头当座位,陆陆续续地坐在提前圈好的地盘上,嗑着瓜子,吃着炒崩豆开始聊闲篇儿。在眼睛没有享受的情况下先让嘴巴享受一下。
放映员准时准点地来,他们先把两棵大竹篙找好位置固定好,然后支起银幕,把放映机和胶片安装好,调焦距和光线。由于电影放映一般都是在夏天和秋天,人们乘凉看电影成了最好的消遣。偶尔会有雨突然降临,人们就会被雨淋得急忙回家。因为没看好,一路都能听到大人怨声载道,小孩哭哭闹闹埋怨鬼天气。一般的时候,电影都是听天气预报没雨才放的。
一切就绪,开始放映。三、二、一,终于人声不再嘈杂,人影不再攒动,都静了下来。电影开演了!幕布分正面和反面,坐在正面的都是提前占好的位置,来晚的只能看反面,就是字得倒着念。每次基本都是放映两部片子。记得有一天放《上甘岭》和《英雄儿女》,我一个姑姑挺着个大肚子也出来看。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着急,居然要提前临盆。就看见后面的大人们搀扶着她赶紧回家,她还一步一回头地舍不得走,险些把孩子生在放电影的地方。
电影演在最高潮时,还有个别入迷的社员跟着演唱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随着王成一声高喊:向我开炮!接下来就是“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歌声。当电影银幕打出再见之后,人们才意犹未尽地各自拿着板凳,边走边评论个不停。
那时的电影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给大人们闲余时光增添了乐趣,更给热恋期的约会情侣提供了机会和场地。电影免费给人们搭建了休闲娱乐的文化平台。
那时的夜晚,天空幽蓝,深邃。星星、月亮看着人们,站着,坐着,说着,笑着,是那么满足。
当时乡下的文化活动少,看电影就成了人们娱乐的盼望。有谁家办喜事或办丧事也会请上一场电影热闹一下。每一场电影都好看,每一部电影都是经典。虽然这些片子看得几乎人们都会演了,可是还是百看不厌。那些形象都刻在了人们心上。比如《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董存瑞》《上甘岭》《烈火中永生》等中的英雄,是他们不怕牺牲,为解放劳苦大众而英勇奋战;是他们用数不尽的鲜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人们的情绪也会随着演员的情绪波动时哭时笑,《刘巧儿》破除了包办婚姻,提倡了自由恋爱;《青松岭》表现那个时代带领人们怎么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喜盈门》教育人们尊重老人,兄弟姐妹团结,才能家和万事兴。还有一些戏曲电影也都是经典国粹……
如今,随着高科技不断迅猛地发展,看露天电影的那段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家家有了电视机,投影仪,手机等都可以看每天的新鲜事,再不用去村街上抢优势“地形”看电影了。
如今的电影院虽然方便舒服高雅,可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是缺少了一份简单淳朴的浓浓乡情之味,还是少了我们小孩子撒欢儿嬉闹的快乐桥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