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江门发布
连日来,江门频频出圈:江门企业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秘鲁钱凯港开港;江门作为广东唯一应邀参加海博会的地级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成绩单”亮眼;江门蓝碳“第一拍”创全国新高,实现优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推动大湾区蓝碳经济发展……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为实现产业新老并举、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这些举措推动了江门经济发展更有特色、更有后劲、更有实力。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果蔬普遍增产30%左右,生产期普遍缩短7至10天……江门双碳实验室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技术已在广东、山东等地推广应用。
为抢抓“双碳”风口,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建设“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后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这也是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
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等先后启用,不断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江门转化应用、产业化发展。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研发出“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穿戴式空调”等多种智能装备,并推广到省内外。
随着重大科创平台不断建设,不仅推动了前沿科学的研究,更为江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突破城乡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优势科研力量攻坚克难。2023年以来,围绕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激光与增材、现代农业与食品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江门市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市科技局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选派千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智多星”。他们带着新品种、新技术,与科技企业、园区、乡村和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合作,破解技术难题,让农业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资源已成为助推侨乡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补充。“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台山、开平、鹤山、恩平与华南理工大学、省科学院、五邑大学、江门职院等结对,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培养培训基层专业人才,实现产教融合。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在鹤山挂牌成立华南理工大学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鹤山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鹤山)等平台,逐步探索形成“一个龙头企业+一个高校团队+一批科技项目”的科技服务模式。五邑大学与当地合作,以“恩平市金山芋粉深加工”“恩平市柠檬精油深加工”等项目为抓手,围绕金山芋、柠檬的种植、保鲜、深加工等开展针对性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建平台促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从建成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的江门航通,到在小灵便散货船细分领域位居全球造船厂首位的南洋船舶,再到连续7年跻身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榜30强的海星游艇,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江门作为广东唯一应邀参加的地级市,携带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成果,赢得了众多目光。
如今的新会银洲湖区域,正是江门谋划建设万亩海工装备产业园的核心布局地之一,成为江门打造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又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支撑。“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依托县域空间资源和禀赋,加快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统筹指导各县(市、区)差异发展、错位发展,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成功推动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主平台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
作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的鹤山,瞄准硅能源产业,引进全球领先的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大力推动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鹤山园区建设,聚集了包括联塑班皓、晶镁光伏、信义玻璃在内的一批龙头企业,硅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江门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江门高新区,瞄准做强安全应急产业,短短不到3年时间,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实现了从荒地鱼塘到厂房林立的转变。
全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台山市,近两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金属制品及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汇聚了富华重工、金桥铝材、松田科技等行业“尖子生”,不仅拥有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铜产品制造基地,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底盘零部件生产商,为加快实现“千亿强县”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天的江门,7个县(市、区)坚定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接二连三”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当下正值新会柑采摘季,柑农们的笑容挂在脸上。据了解,今年新会柑种植面积9333公顷,预计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超20%。
新会区坚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持续推进新会陈皮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种植、加工、销售,向综合性全、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三产融合方向发展。数据显示,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已从2010年的不足1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230亿元,带动超7万人就业创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
江门是广东农业大市,注重以工业化思维加速农业现代化,推动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形成了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3年,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696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门充分挖掘农业优质资源,倾力打造“江门优品”行政区品牌,并在开平先行先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培育全国第一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以品牌示范引领“接二连三”,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在海洋经济版图上,江门更是浓墨重彩,正全力建设广东现代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打造大湾区“蓝色粮仓”。江门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携手并进,共克技术难关,创新开发出海鲈陆海接力养殖技术,培育出适应江门海域的章红鱼良种,为海洋渔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门全力打造大湾区“蓝色粮仓”。
5个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162个,全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平台“台山1号”下水……江门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平台支撑。
今年以来,江门积极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结合新路子,以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为牵引,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打响“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得益于文旅发展一系列“组合拳”,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752.18万人次、旅游收入189.47亿元,分别增长15.3%、23.66%。
赤坎华侨古镇人流如织。
一线特写
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的蝶变:
从发展“洼地”到产业“高地”
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已经成为产业“高地”。
“这里的变化让我十分惊喜,最初考察时是荒地鱼塘,现在周边配套逐步成熟。”德森江门新质生产力基地是落户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的首批项目之一,感受过“深圳速度”的德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林也惊叹“江门速度”。
从荒地鱼塘到厂房林立,从尘土飞扬到标准化建设,从发展“洼地”到产业“高地”,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实现了“华丽转身”。
为抢占安全应急产业这一万亿级产业赛道,江门积极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园和“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在全省率先形成“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招引了数家头部企业以及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入驻。
2021年,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成立。仅用一年时间,作为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核心区、主战场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实现国家级创建平台新突破。在“两中心一基地”,一批优秀企业的装备产品在江门研发孵化后走向省内外其他城市。特别在“百千万工程”奋进的号角声中,江门全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蓬勃发展、积厚成势。
据了解,2021年至今,江海区共引进安全应急产业项目2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150个,计划投资额超760亿元,集聚了投资50亿元的迪马工业、投资30亿元的泽塔储能等头部企业以及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项目涵盖应急储能、应急消防、应急照明、生物医药等多个细分领域。
2023年2月,深圳市泽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首次来江门考察,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泽塔新能源储能研发生产基地。当年3月,江门泽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4月,土地顺利挂牌。5月,完成拍地手续。7月,项目正式动工建设。2024年7月,该项目开始安装调试生产设备,9月项目投产。速度之快,足以见证我市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决心。
3年时间、38条新建(续建)道路、约200亿元政府投资,路网体系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一步步纵贯南北、连接东西。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园区的蝶变,是肉眼可见的。
蝶变,同样离不开科技这一关键因素。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江海区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已实现了北京科研、人才、产业等资源要素与江门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持续向江门高新区企业发布科技成果222项,共计调研企业技术需求45项,还推动与耀天新能源、台山核电、得润电子、敏华电器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亲历者说
江门航通公司执行董事、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红宇:
与江门“双向奔赴”向海图强
2023年8月25日,是一个值得载入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史册的日子: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正式交付,全船长164米、宽65米、总高度超31米,甲板面积达10660平方米,填补了沿海地区缺少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空白。
“‘四航永兴’号的建成,是我们公司与江门‘双向奔赴’共同向海图强的见证。”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航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红宇感慨地说。随着江门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特别是明确“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大力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该公司也正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江门航通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制造、维修港航施工船舶、海洋工程辅助工作船、液货运输船等特种船舶。
近年来,江门航通公司相继建成了“四航永兴”号、首艘“江门造”新型绿色低碳双燃料船舶,参与了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秘鲁钱凯港的全球首套高智能化、超大型自移动式打桩平台的研发和制造。
“这两年,江门各级政府很重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在我们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了重要帮助。”黄红宇说,除了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帮助协调,江门还积极带领企业“走出去”,加强与行业交流,寻找新的合作机遇。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江门作为广东唯一受邀的地级市,积极邀请我们企业参与,让我们有机会在中国海洋经济首展上了解更多行业前沿信息,寻找更多合作机遇。”黄红宇认为,这也是江门向外界发出向海图强鲜明信号的生动缩影,极大增强了企业扎根江门发展的信心。
目前,江门航通公司订单已排到2028年底,投资新建的二期厂区也已于今年6月份投产,为公司扩充产能提供了强大支撑。
当前,江门正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黄红宇充满期待:“我们将发挥好作为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技术创新,开拓更广市场,与江门继续‘双向奔赴’向海图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