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 (相城经开区供图)
□ 本报记者 陈诚 通讯员 王祉祈
进入四季度冲刺阶段,相城经开区传来捷报。10月30日,总投资超120亿元的立讯项目签约落户,世界500强企业立讯集团将在泗塘片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布局国内最大的立讯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建成后年产值超300亿元。
产业向高端进阶,空间要素的保障不可或缺。此次能够一举拿下这个重大项目,得益于相城经开区盘活土地,在寸土寸金的产业用地上腾挪出了发展新空间。近年来,相城经开区将目光瞄向北部泗塘片区,综合运用存量更新、空间腾退等方式,开辟出6000亩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一盘棋”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奠定了基础。
盘活土地空间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天气转凉,但相城经开区项目建设热度不减。走进经开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新亚电通、德星云智能装备等项目拔地而起,宝丽迪一期、泰马克等项目已投产达效,当前入驻的15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总产值超139.22亿元、税收超8亿元。
作为相城区目前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更新的产业园区,经开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东至元和塘、西至御窑路、南至冶长泾、北至思嘉河,以“亩均千万产值、百万税收”为目标,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成为相城经开区加快空间腾退盘活、产业转型提升的标志性项目。
很难想象,产业发展呈欣欣向荣态势的泗塘片区,曾经一度是“散乱污”企业的集聚地。“泗塘片区是相城最早期的制造业集聚区之一,但是经过时代的变迁,产业形态逐渐滞后于发展需要,废塑加工、家具生产等小型企业走向了低效产能,乃至对土地、大气等造成了污染与破坏。”相城经开区经发局(招商局)局长吴晓莉介绍,为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起,相城经开区开始有序推进“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工作,给落后产能“做减法”,陆续将149家“散乱污”企业和作坊全部关停,并把土地平整一新,初步具备了承接大项目、好项目的基础。
宝丽迪材料是最早一批来到泗塘新建厂房并投产的企业,如今在国内色母粒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已接近40%,并且还在稳步攀升。“从生产低端废塑的小作坊起家到成为相城经开区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宝丽迪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果断淘汰落后产能,专注于高科技材料的生产研发,也印证了经开区鼓励存量更新和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宝丽迪董事长徐毅明表示,企业计划再新采购1000万元的设备,投入到在建的二期项目中,全部达产后集团苏州公司总产值将突破8.5亿元。
尝到了以存量空间赢得增量发展的甜头,相城经开区以宝丽迪项目为起点,狠抓空间腾退,紧盯重点项目、重点地块,从南到北、从西往东节点化推进区域搬迁,今年以来产业园区内累计搬迁签约145户、腾地近700亩,实现新基建产业项目、泗塘工业邻里中心项目地块全面清零,为产业园区有序开发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明晰产业方向
汇聚高端创新要素
空间有了,相城经开区在这张来之不易的“新白纸”上审慎作答,紧扣苏州市委赋予相城的“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定位,聚焦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和规模化智能制造产业功能,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为先导,以光伏与储能、先进材料为支柱,构建“2+2”高端智能制造创新产业集聚区,高水平推进优质项目招引、基础配套建设、存量空间盘活等工作。
翻看经开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图,“一核、一园、四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清晰明了。“一核”即产业综合服务核心,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发展指引,是园区企业生产及生活性服务功能集聚区;“一园”指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园,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中试厂房、研发办公等多功能产业载体;“四区”为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光伏与储能产业集聚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契合四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多点”则是按照800米服务半径,统筹建设多处工业邻里中心,集中配置人才公寓、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重点满足企业员工居住需求和就业人口多元化生活服务需求。
明确了任务书,相城经开区迅速行动起来抓落实,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探索形成“链长制”招商模式,即一位分管领导负责一条产业链、分管一个招商小组,明确各产业链“链长”和“链主”企业,形成“一链一策、一链一小组”的工作格局。
新亚电通和新安电器项目的引入,被业内广传为佳话。据了解,两家企业都属于新能源产业链,新亚电通专注于线束和插座的生产,而江苏新安则专注于控制器的制造,二者形成了供应关系。这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相城经开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在本地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产业园内共招引集聚企业25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上市企业1家,新能源、先进材料等特色产业实现初步集聚,“建造—制造—智造”全产业链条持续拓展。
做优营商环境
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11月11日,由经开国控建设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工程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涵盖创新路、经一路、冶长泾路、吴开路、滨河路等7条规划道路及新三河的建设,工程完成后将形成两主两次六支的路网结构,完善片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片区路网系统整体承载及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为高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把最优质的空间留给志同道合的企业,把最周到的服务落实到每个细节,相城经开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9月,相城经开区首个邻里中心——泗塘工业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有宿舍近1400套,将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向泗塘片区5000名企业员工提供生活便利。
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相城经开区除了拿出过硬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作支撑,还用贴心的软服务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上午土地摘牌,下午‘五证齐发’。”让森瑶达野机器人项目运营总监吴猛至今津津乐道的,是2022年相城经开区仅用时4.5小时就帮助企业完成了从拿地摘牌到开工的审批全过程,刷新了苏州工业项目“摘牌即开工”的纪录。今年7月,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并顺利投产,专注于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智慧系统、智能装备以及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预计年产值5.7亿元,年税收5200万元。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关键衡量因素。森瑶达野项目并非个例,相城经开区明确,要以该项目“4.5小时摘牌即开工”为标杆,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打好“远程协助、线上沟通、帮办代办”项目服务组合拳,推动更多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让良好的服务成为经开区最美的风景。园区后续签约项目德星云、盈科均实现“拿地即开工”,产业落地跑出经开速度。
眼下,相城经开区正打响“相心力”企服品牌,牢固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及时宣贯最新政策、定制特色服务、提供要素保障,着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截至目前,相城经开区涉企部门工作人员已累计走访重点企业1560余家(次),收集问题350个,解决问题300余个,问题解决率超过90%。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