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将其列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此后资本密集涌入低空经济赛道,各地争相“加速起飞”,我国低空经济迎来重大机遇期。
11月1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在珠海召开。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下称“联合体”)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牵头,联合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星网、中国商飞、中国航信7家央企共同组建。
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
作为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赛道,低空经济将开启万亿蓝海。
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通常指距离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航空体育、低空旅游、会展服务、航空物流、应急救援、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综合保税等业态。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包含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机电系统、机载系统、能源与动力系统、雷达系统、地面基础设施等;中游包含通航飞机、eVTOL、无人机等设计与制造等;下游应用包含城市交通、文旅、物流配送、应急管理等;低空经济所需的空管系统,运营、通信导航系统也是产业链的一部分。
低空经济的诞生源自技术领域的革命性飞跃、生产要素的创新性整合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与升级,构成了空天时代竞争的关键一环,成为了新质生产力领域中的一个崭新且充满机遇的赛道。
“低空经济”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低空经济日渐火热的重要原因。业内认为,无人机、低空智联网、eVTOL是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如无人驾驶eVTOL或将发展成为未来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表示,eVTOL曾在深圳和珠海之间执行过试飞,需要半小时左右,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续航能力如果持续提升以支持百公里以上飞行,将有更多应用场景。这就意味着低空经济将引领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
在生活服务上,低空经济将推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航空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电力设施安全、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同时,无人机在安防监控、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为人们的生活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特别是在物流运输领域,低空经济已渐渐走向百姓生活。譬如湖南智航飞购科技有限公司的“AI无人机+即时零售+即时配送”物联网新业态,已进入外卖赛道,用户通过智航飞购app下单就可享受效率更高的无人机外卖服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低空经济将促进航空旅游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并将推动通用航空金融、通用航空会展、通用航空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带动通用航空制造、无人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航空培训等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合来看,就是通过低空驾驶、空中观光、航空展览等特色项目,打造更多商业场景。加速推广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测绘等产业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职业、新动能;辅助开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和行政执法,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保障体系等。
从国家层面至地方各级政府,低空经济正作为一股新兴力量,驱动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低空经济则意味着巨大机遇。
“国家队”出手布局
截至目前,低空经济已经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有超过27个省市在规划中提及低空经济。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9月24日以来低空经济指数累计涨幅达57.58%,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同期涨幅27.74%。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入局者越来越多,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
低空经济产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区别较大。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低空飞行则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通用航空领域,整机制造和通航运营与维修领域企业实力较强,如中航科工、中航西飞以及中国东航,分别从事整机制造和运营与维修业务,年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它们也是传统航空企业入局者的代表。
在低空飞行领域,目前低空飞行涉及的飞行器包括无人机、eVTOL等,其中eVTOL正处于商业化前夜,而无人机产业相对成熟。
其中,工业无人机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集中度较高。大疆独占据全球70%以上份额。
截至目前,持有现行有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1.4万家,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员数量超22.5万人。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无人机约60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48%;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达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3.4万小时。
入局者还包括新能源汽车企业,如小鹏汇天等,这类企业探索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低空飞行技术相结合,开发新型的低空飞行器;动力电池企业,如孚能科技等,则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动力电池,是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则利用5G、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网等技术,加快构建低空智联网络,为低空经济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持。
据《企业观察报》不完全统计,目前低空经济相关上市公司已超60家,规模扩张明显增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央企对于这一赛道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等特点,符合央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另外,由于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因此,央企发展低空经济主要采取项目共建、资源共享、联合创新的模式。
一方面,央企依托自身的业务平台,正积极地在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中进行布局与拓展;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央企采取了“央地合作”或与其他多方协同合作的方式,共同构建低空经济的生态系统。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航天科技、航空工业、兵器工业、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一汽、南航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旅游集团、中国商飞、中国机械总院、中国通号、中交集团、中国航信、中国物流等15家央企,与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济南、广州、成都、西安等15个城市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打造低空数智新引擎。
联合体的成立,标志着一支跨集团、跨学科、跨专业的“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国家队”的诞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何胜强直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组建联合体,将进一步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联合相关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八家央企,横跨航空航天、通信技术及飞机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堪称“豪华阵容”。它们的携手合作,不仅意在共享低空经济这块诱人的蛋糕,更旨在携手构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低空经济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将覆盖从飞机制造到空中交通管理,从通信导航到数据服务的全链条,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且可持续的低空经济环境。此举不仅将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与国家的战略需求高度契合。在低空经济这一广阔且充满潜力的市场中,竞争正日益加剧。而这八家央企的强势加入,无疑将进一步点燃低空经济的热情,让这个规模高达万亿的市场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高潮。
仍需打通堵点
尽管我国低空经济迎来发展高峰期,但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堵点需要打通。
第一,在我国,低空空域的使用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这对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面对这一现状,低空经济领域内的准入管理、协同作业,以及有效管控等具体操作方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行业内普遍呼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以优化现有的标准体系,明确界定飞行区域、低空交通管理的责任归属、低空经济产业的准入门槛以及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要求等关键事项。这些举措有助于为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低空经济涵盖多个行业,其发展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协同推进。然而,在当前阶段,一些显著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从上游来看,我国在无人机关键零部件方面高度依赖国际产业链,国内供应链的支持力度显得薄弱。在中游层面,诸如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高空态势感知与避障技术,以及高精度智能驾驶技术等核心难题仍待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低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与占有率。至于下游,低空应用场景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获取如CAAC云执照或无人机驾驶证等资质的成本高昂,往往需要近万元甚至更多,这种高昂的成本增加了市场培育难度,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增长与规模扩张。
第三,虽然我国低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仍显不足。例如,通用机场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无人机起降场地和配套设施缺乏等。这些基础设施的不足将制约低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未来,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第四,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然而,目前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严重。例如,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无人机领域也缺乏高素质的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短缺将制约低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未来,需要加强对低空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和数量。
随着低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层面上也在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为低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10月以来低空经济进入事件密集催化期,涉及政策、资金、产业等多个层面。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促进就业重要方向,仅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缺口100万人,同时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两重”领域(低空具备“两重”属性)。10月12日,财政部提出将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合理支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强调,要抓好顶层谋划,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抓好重点企业,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抓好重点产品,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中信证券研究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进入政策密集出台期,行业发展有望加速,这将大幅增强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望率先形成完整的低空发展体系,达到全球领先。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