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 中国·郑州】
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汉俊:
中华诗词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的百花园中,诗词是最葳蕤芬芳的一支,在中华精神的源流中,诗词是能够蕴含力量的一脉,古籍经典、铭文碑刻、楹联书画、戏曲乐舞等文化形态,都是盛开在中华诗词土壤里的文化百花,一个缺乏诗意的民族会失去创意和想象力。
一种文化形态是否有生命力,要看它能够传世多久、流传多广、渗透多深。中华诗词拥有文化高品位和艺术高价值,但是它却来源于社会、取材于生活,在兹兹书写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口口相传中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儿女的文化乡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古诗文经典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重视中华诗词、重视中华诗教,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丰富的思想是中华诗词的重要特质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中华经典诗词无一不是思想的表达,从歌谣记事、《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等一路走来,诗词记录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仰、哲学思想、价值追求等。
最早的歌谣《弹歌》赞美了劳动,讴歌了创造,歌诗《击壤歌》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经》里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先秦古歌《五子歌》是对历代治国理政者的警言。
中华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特质,为政以德、天下为公、民为邦本、革故鼎新等思想理念,老庄、孔孟、诸子百家所主张的宇宙观、天下观、世界观、道德观等,深藏于皎皎灼灼之《诗经》,采采粲粲之《楚辞》,洋溢在李杜、苏辛、韩柳、欧王的诗词里。
中华诗词涵养核心价值观,国家观是价值观的最高境界,爱国、立国、报国是中华儿女价值追求,也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在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原创性、独特性方面,在凝聚民族情感、形成民族性格、塑造民族心理、传承民族精神方面,在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不可替代。
古代诗家用诗砖词瓦构建起了格局高远、视野宏阔、意境深邃而哲思隽永的精神世界,诗中自有人生理,读尽情思方悟道,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财富。
美好的情愫是中华诗词的鲜明特点
中华诗词的风景,既有浩荡长波的壮美,又有精雕玉琢的精美,美不胜收。诗词之美是艺术之美,更是科学之美,是文学之美,更是哲学之美。中华诗词彰显的审美价值、审美理念,标定了中华文化美学原理,指引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
讴歌美好是中华诗词的天性,劳动之美、奋斗之美、情感之美、抗争之美、牺牲之美培育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审美范畴。自然之美、灵性之美、理性之美、情操之美洋溢在利益之上。含蓄之美、奇幻之美、朦胧之美、明亮之美充盈在诗词之间。五行之美、五色之美、五声之美、五味之美,表现在韵律之中。彷徨伤痛之美、隐逸避世之美、惆怅失落之美、婉约凄楚之美,都是诗词的情愫。
盛唐之美,更在诗词之美。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美在时空转换心不移。卢照邻的“草色迷三径,年年物候新”,美在自然,美在物新。骆宾王的“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美在雾里露真容,云里藏乾坤。孟浩然的诗美在气象宏大,志向高远,王维的诗美在雄浑粗犷,王昌龄的诗美在气势豪迈,李商隐的诗美在含蓄朦胧。屈原忧心如焚,自证高洁;李白飘逸如仙、浪漫无边;杜甫悲悯愤慨、沉郁顿挫;范仲淹天下胸怀、家国情怀,都是美好的主题。弥漫其中的凄美、哀美、清美、秀美、壮美,都是美好情愫的表达,标志着中华文化的审美高度。
绚丽的姿态是中华诗词的显著特色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华诗词的丰富性,中华文化的浩浩荡荡离不开歌谣、神话、传说这个源头活水,离不开古典文学这个主流主脉,秦汉时代的辞赋、史传文、政论文、乐府诗歌,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诗文以及北朝乐府民歌、南朝诗词骈文,汇流成河,蔚为壮观。
唐朝是诗的时代,浩繁的唐诗为盛唐景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意蕴,宋朝是词的时代,绮丽的宋词为大宋王朝的文化辉煌做出了标志性的贡献,唐宋诗词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个时代的高原高峰。
丰富性也蕴含多样性,多样性成就丰富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海洋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催生了共生、共融、共享的文化景观。帝王将相挥笔进场,英雄豪杰横槊赋诗,文人士子携笔从戎,寒门弟子殿试吟诗。诗人多游历,风景名胜游遍,文化古迹写尽。
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习俗、宗教信仰,也造就了中华诗词的斑斓多姿、和谐繁荣。汉民族诗词灿烂锦绣,各民族歌赋丰富多彩,汉唐繁盛词磅礴,两宋斑斓词葳蕤,中原诗词高亢嘹亮,西域辞曲苍凉悲壮,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风格,辽金元清都有自己的贡献。
中华诗词争奇斗艳,百花竞放,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吟诵中形成,在歌咏中升腾。丝路两千年,诗词作航标,无数的文化经典在丝绸之路上一路盛开,诗词歌赋各有神韵,格调平仄自有章法,每一个词牌都有绮丽的身世,每一个曲调对应美妙的音节,诗与词相协,曲与乐相和,格与调相符,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各不相同,却自成诗情画意、海涵百川的气派、异彩纷呈的风格,成就了中华诗词的洋洋大观。
深沉的情感是中华诗词的最大特点
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是诗词分量最重的主题,钟情万物、悲悯苍生是诗词的气质,心比天广、爱比海深是诗词的情怀。中华诗词承载了最深沉的情、最炽热的爱。
《离骚》歌颂尧舜,鞭笞桀纣,有鲜明的爱憎观。《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讴歌袍泽之义。王勃的《滕王阁序》表达了对秀丽山川的钟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拳拳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凄美的乡愁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浪漫的两地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送别诗。“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伤感的爱情挽歌。
杜甫忧国忧民、情系百姓,白居易体恤苍生、同情大众;陆游壮气吞残虏,秋瑾心比男儿烈;马伏波马革裹尸,霍去病马踏匈奴,辛弃疾挑灯看剑;欧阳修酣醉不为太守之乐,王安石变法只图富国强兵;班超平定西域名垂青史,岳飞精忠报国壮怀激烈;范仲淹心忧天下,林则徐生死以国;文天祥浩然正气照汗青,史可法愿为国死怀忠义;戚继光奋勇抗倭安定东南,左宗棠抬棺出征威震西北;郑成功光复台湾忠肝义胆,邓世昌铁血抗日壮烈尽忠;谭嗣同长歌当哭,孙中山壮志凌云。
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现出的革命斗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遍数古今英雄天下舍我其谁?“埋古何须桑梓地”的潇洒,“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这是文化风骨的制高点,中华诗词因此而凛凛生威、熠熠生辉。
最后以叶嘉莹先生为“学习强国”写的一首诗作为本次分享的结束语——“中华诗教播灜寰,李杜高峰许再攀。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徐宗福 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