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德锦
作为中华戏曲重要组成部分,川剧已在巴蜀大地浓墨重彩上演三百多年,涌现出《白蛇传》《玉簪记》《焚香记》《柳荫记》《红梅记》等经典剧目,成为四川人引以为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四川省提出“振兴川剧”之后,川剧保护传承出现新起色。近年来,四川将川剧振兴发展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推动川剧艺术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促进巴蜀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今年9月《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川剧繁荣发展具备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建设文化强省,需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创新川剧,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丰富的艺术内容和强劲的审美动力。那么,该如何进一步构建传承创新体系,对川剧予以系统性保护,焕发其生机勃勃的文化活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练好内功
拓展保护传承新空间
从川剧保护传承主体看,川剧的经典剧目、表演技艺、唱腔乐器、服饰化妆、道具制作、使用技艺,相关的历史建筑、文献档案、影音资料等,以及剧作诠释、复排新演、编导新创、演艺传授等,都是维护川剧优秀剧目本体特质和艺术品质的基础。
在文学台本上突出川剧可借鉴可传播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弘扬巴蜀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以当前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观、美学观审视传统剧目剧本,对蕴含民族精神和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作品加以甄别整理,精选至今仍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意味的剧目剧本,加以修订修改完善,或可全本重排、删繁就简、创新改写、局部借鉴等。
研究和顺应川剧艺术发展规律,提炼锤炼川剧程式化表演符号和格制,将目光投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场和火热现实生活,以川剧之体,容生活之味、照历史之光、写时代之事、抒人民之情。如新编历史川剧《巴山秀才》《草鞋县令》《梦回东坡》等以史为镜,展现川人情怀;新编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马多福的金饭碗》《追光》等为时代助力,表现当代生活,构成了“旧瓶装新酒,旧瓶变新样,新酒更醇香”的编导演艺新气象,为历史悠久的川剧培植出新的艺术沃土。
川剧表演体系的层次建构和人才梯队的接力赓续,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将一代代川剧艺人的绝活绝技内化为独特表意语言,形成川剧艺术脸谱识别、肢体语言、情感传递、内心活动的富有表现力和雕塑感的风格特征,成为川剧历史文脉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
优化生态
营造传承创新大环境
从川剧保护传承客体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营造川剧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增强有力有效的政策供给。为贯彻落实《条例》,在剧院建设、院团改革、职称评定、教育培训、学科建设、文旅融合、川渝互动、对外交流,特别是“戏窝子”培育、县域剧场和川剧主题社区建设等方面,加大各级川剧保护传承投入力度;支持川剧资源调查、场所提供、人员培养、传播推广、交流合作等项目;将川剧演出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采购目录,用好用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传习所传习基地政策;进入省级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序列等。
形成合力,推进川剧传承创新。《条例》规定,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地方志、文物、知识产权、数据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川剧保护传承工作。这为相关部门赋予了明确职责和相应任务。因此,应细化《条例》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举办川剧节、汇演、青年演员赛事等活动。
培养和扩大川剧观赏人员。美国学者约瑟夫·斯彭格勒在《人口经济学》中认为,人口问题不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与审美价值的问题。川剧观赏人员的数量多少,关系到川剧文化艺术生产供给能力和需求侧改革成效,对增强巴蜀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川剧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川剧经典折子戏鉴赏等通俗易懂、感同身受的活动,不断激发大众对川剧的喜爱热捧。
强化中介
搭建川剧发展全平台
川剧系统性保护和系统性传承创新需要搭建诸如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社会助力等一系列平台。实践表明,平台中介越专业越细微越黏合越能促进事物主客体的相互沟通和发展。随着《条例》的实施,迫切需要在融合振兴、科技赋能、有效传播等方面推进平台建设,推进川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融合思维推进川剧全新变革。从川剧艺术的传承创新上,不仅秉承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戏“五腔共和”的融合传统,而且根据当下人们快节奏生活和审美习惯,有意识地融入歌舞、杂技、说唱、谐剧、话剧、书画等艺术类型,为故事演绎和人物塑造开拓新的表演形式和丰富舞台表意手法。同时,将川剧艺术汇入文旅融合新场景,以折子戏、情景戏、功法技法、舞美服装、脸谱道具等展现在旅游线路之中,加强川剧文创设计,把川剧表演要素转化为“可以带走的川剧符号”,向海内外展示巴蜀文化魅力。
以科技赋能强化川剧表达方式。人工智能、AR技术、VR技术、虚拟成像、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创作样式、表演形式、观看方式。人工智能进入川剧创作领域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面临新的观众群体对川剧的新期待。现代高新技术不仅在抢救川剧文献典籍、文物遗址、名家记录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且可以用AI技术生成川剧名角与真人演员同台表演,为舞台背景情景增强视频甚至裸眼三维立体画面,再现与剧情同步的历史故事人物现场,丰富舞台灯光音乐道具等观演效果,强化川剧沉浸式互动性观演关系,增强川剧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吸引力。
以媒体传播扩大川剧社会影响。《条例》要求文化和旅游、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川剧传播推广、展示展演等活动。鼓励各类媒体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推广川剧艺术。鼓励利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宣传载体开展川剧公益性宣传。对内形成川剧传播融媒体、多媒体、自媒体相互竞合态势,在传统剧目、历史内涵、人文意义、名家绝活、现实价值、美学特征等方面发掘史料故事和独特细节,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兴趣,持续扩大川剧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外依托国内省内的国际文化活动和赛事等,或借力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向世界宣介川剧文化,或融入非遗出海出彩,或与自贡彩灯、四川杂技、藏羌彝文化、川菜川酒川茶等一道打捆向海外传播,向世界展现川剧体系性传承创新的绚丽多姿。
(作者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