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近年来,广东东莞滨海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把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要求,结合新区海湾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制定了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品质改善提升工作,持续推进海湾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全力打造东莞唯一的“美丽海湾”特色生态名片。
滨海湾新区:大湾区的绿色明珠
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狮子洋珠江出海口东岸,“黄金内湾”的重要节点,拥有优美的滨海岸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丰富。
新区一贯高度重视绿美生态建设,按照“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空间布局,规划建设42公里的东莞黄金海岸,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以及太平水道、磨碟河、茅洲河三条水岸公园,未来将构建“城绿交融”格局。
海岸带综合示范区通过验收,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获评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东莞黄金海岸示范段、滨海湾文体公园等高品质滨海公共空间游人如织,滨海驿站、花海里、滨海湾大桥、东宝公园等成为“游客必到、市民常来”的“网红打卡点”,美丽海湾建设成效凸显。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实施
打造高标准的城市规划体系,组建“三师联动”工作室,建立总规划师咨询服务工作机制,为新区规划建设、战略谋划、形象推广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
按照《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新区编制了《滨海湾新区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空间布局和建设思路、建设任务与工程、重点任务措施清单,为新区美丽海湾建设提出具体明确的路线图、作战图。
明确管控要求,开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细化工作,全区共划定陆域生态环境管控单元7个,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两类,实施分类管控。
陆海统筹治理,守卫海湾碧水
坚持保护、治理、建设多管齐下,海水水质呈现改善趋势。2017年以来,深圳与东莞合力整治茅洲河,采用“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思路,包括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水质已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结合新区全新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实现了市政道路与市政排污水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交椅湾板块陆源污染防控能力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
打造亲海空间,助力“人海共生”
东莞黄金海岸,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和生态海堤,采用高标准防潮设计,全面提升生态廊道的保护性和韧性。率先启动交椅湾段建设,并加速威远岛东段的规划,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标准,预计2026年交椅湾段全线贯通,届时将串联起东宝公园、龙涌人行桥、滨海驿站等多个风貌节点,成为东莞滨海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
同时,新区通过“清网护飞”“珍爱湿地 护飞候鸟”等活动,提升公众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目前,交椅湾已然变为“鸟类乐园”,共记录103种鸟类,包括黑脸琵鹭、白肩雕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莞黄金海岸(龙苗段)更是入选“东莞十大观鸟点”。
此外,新区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并举办音乐会、露营节、“滨海生明月”等系列文旅活动,让市民游客在骑行、音乐、露营、文艺表演中感受滨海活力,体验美丽海湾建设的丰硕成果。
完善机制保障,护航美丽海湾
2019年,新区成立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提供了保障。新区依托交椅湾的智慧道路系统,实现全域管理和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对指定海域的漂浮物进行精准识别和快速处理。为守护这片碧海蓝天,新区组建了专业巡查队伍,并持续开展“行走滨海湾”行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对海域、河涌、排污口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督,有效防止污水直排。
未来展望:绿色、宜居、可持续
新区将坚定践行“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继续深化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整治,打造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新区。继续加大生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完善垃圾转运站布局。此外,新区还将在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河流整治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亲海空间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力求打造一个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滨海湾分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