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服务纾困解难 依法监管持正守中

贴心服务纾困解难 依法监管持正守中
2024年11月13日 09:0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服务型执法”各项工作部署,以“监管为民”为核心理念,把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监管执法方式,推动执法力度和执法温度协调统一。该局聚焦“企业需求、事前预防、事中执法、事后规范”,努力做到“普法走在执法前、监督跑在风险前、服务走在监管前”,积极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助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交出精彩答卷。

聚焦企业需求主动作为 精准服务打通难点痛点

  积极搭建政校企沟通桥梁。建立24小时在线工作服务微信群,打通企业与政府部门、高校的联系,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共商良策,共谋发展。持续健全企业服务信息机制。建立帮扶企业数据库、联系企业干部库、企业问题数据库,常态化开展问题收集解决、政策宣传落实等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问题诉求255个,解决问题217个。

  纵深推进“请进来、走出去、送上门”服务机制。聚焦企业发展“燃眉之急”“心之所盼”,先后印发《市场监管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行动方案》《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头市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助企惠企帮扶措施。深入通威股份等13家光伏头部企业开展“一对一”调查走访,与英思特磁材等20余家稀土重点企业面对面交流。组织召开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梳理出8大类17个工艺环节58项内容的质量问题清单、38项重点项目攻关清单和30项质量改进工具清单。依托“包检道”平台,将75台套大型仪器设备与企业开放共享。牵头成立内蒙古晶硅产业技术联盟,全区23家产业链头部企业、12家科研技术机构和14家配套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单位,汇聚起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技术合力。

  协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和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派出专家深入包头稀土院、天和磁材等20余家重点企业,上门指导开展专利预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专利申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受到企业认可与好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白名单”双向推动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16.18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聚焦事前预防深化普法 提前预防织密预警网络

  靠前一步,超前服务,为企业量身搭建“防火墙”。出台《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精细化”行政合规事项指导服务,清晰亮明行政违法“标尺”,靠前指导企业解决“什么行为违法、违了什么法、怎样不违法”的问题,实现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合规指导22场次,指导企业93家次。

  有趣有料,有声有色,让普法更接地气。以数字赋能普法,精心制作的《保健食品能不能代替药品?》《电梯安全系万家,规范守序防安全》在第四届全国市场监管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征集展示活动中分别被评为“年度铂金作品”和“优秀动漫创作作品”。积极拓宽普法渠道,联合市广播电视台打造《以案说法》栏目,通过真实具体的案例推动全民法治观念的培养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的养成。不断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10·14”世界标准日、食品安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市场监管法治宣传“五进”活动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积极参与“全国网络普法行”活动,通过惠民检测、作弊秤及假酒鉴别、产品召回以及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展示等方式,展示市场监管工作成果,普法工作受到市委表扬。

  精准执法,让案例库成为法治市场监管的“助推器”。收集整理各类案例汇编成册,向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发放,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在事实认定、证据运用、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办案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今年以来,该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35件。

聚焦事中执法数智赋能 刚柔并济创新执法模式

  提升智慧监管综合运用水平。该局围绕食药安全、特种设备、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充分释放“智能”优势,重点建设“一中心(包头市市场智慧监管中心)、八平台(包检道、包特安、包证链、食安在线、鹿城溯源、阳光餐饮、电子处方、注册登记)”。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慧技术为支撑,实现从“纸张”到“指尖”,从“地面”到“云端”的“互联网+监管”执法体系,不断提升监管精准度,市场智能化监管体系羽翼渐丰。截至目前,智慧监管系统共集纳经营主体28万余户,切实提升监管的规范性、便捷性、科学性。

  深入推进柔性执法机制建设。印发《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目前已升级至3.0版,指导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柔性执法,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2023年,包头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74件,其中免罚、轻罚案件480件。

  不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标签化管理”和非现场监管、风险预警等手段,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实现“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一般风险企业常规监管、高风险企业全覆盖检查”。实行“精准化、集约化、跨部门”联合监管,将31个部门的2938个监管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全市累计减少重复抽查5000余次,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全面实现执法音像实时入云。建设完成执法全过程音像证据管理系统,印发《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办法》,以技术手段实现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同步监督,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督促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言行。执法音像随用随调,方便法制审核、参与集体讨论案件人员更加直观全面地感知与掌握案件事实,从而对案件的事实、定性、裁量作出更适当的判断,降低复议和诉讼风险。

聚焦事后规范主动回访 精准开方助力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案件回访制度。对被执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实行领导带班回访、联合服务回访、法治宣传回访。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推动行政执法向“监管、帮扶、指导”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主动为被处罚企业“号脉”体检”,及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今年以来,先后回访执法案件30余件、涉及当事人100余人,回访企业20余家,社会评价满意度达100%。

  推行“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印发《进一步做好涉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工作的通知》,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帮助失信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出台《信用修复服务办事指南》,开启“线上+线下”修复双通道,企业“足不出户”即可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实现修复申请“零跑腿”、材料提交“不见面”。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联动机制,联合市发改委印发《进一步做好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实施方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协同联动、“一网通办”。今年以来,累计为38595户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

□宋一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包头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
  • 11-15 红四方 603395 --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7.16
  • 11-08 万源通 920060 11.16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72.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