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发挥“两场两港”优势 增强枢纽能力
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按下“加速键”
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成都发展的动力源。6月5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聚焦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不断增强“五大枢纽能力”重点任务。
围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口岸物流办紧密联系自身职能职责,聚力“拓通道、建枢纽、强口岸、兴产业”,加快打造“两场两港”国际门户枢纽,助力成都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全球知名智库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是根据城市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国际化交通水平等指标,旨在反映城市的全球连通性以及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融入度。近日,其发布的《2024世界城市名册》显示,成都列全球第58位,较上期排名提升13个位次。
依托“两场两港”枢纽优势,成都四向拓展开放通道,以通达全球的7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构建起“空中丝路”,以畅连境外115个城市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架起“陆上丝路”,不断拉近成都与世界的距离,持续提升成都枢纽内联外畅水平。今年以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客货并举快速增长,旅客和货邮吞吐量位列全国城市前列;成都国际班列开行“量”“质”并进,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空铁两港齐奔跑
拓宽开放通道畅连全球
新开通一条国际航线,对国际交流、经贸合作等带动力显而易见。7月29日凌晨,直飞米兰首航航班载着近300名旅客从成都起飞,在11个小时后抵达米兰。首航航班不仅吸引了云南、重庆、贵州等外地旅客来到成都中转游欧洲,还通过腹舱载了16吨“成都造”货物到欧洲。
四川众信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史华成对该航线充满期待,“这与成都已有的直飞法兰克福、伦敦、罗马等航线搭配形成欧洲游环线,从一地进另一地出不走回头路,提升了通达欧洲的便利水平,有利于开发更多高品质欧洲游产品。”他当晚在机场送走了由30多名旅客组成的首批旅行团。
位于欧亚航路中间节点,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连接欧亚的突出区位优势。目前,成都直飞欧洲客运航班每周超过30个班次,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往返欧洲最为便捷的城市。
“机场是一座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说。2021年6月,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成都成为我国大陆运行双国际机场的“第三城”,迈开了加速拓展开放通道的步伐。
从直飞奥克兰、米兰等洲际客运航线,到至华沙、巴黎、法兰克福等全货机航线——今年以来,成都坚持客货并举加快国际航线恢复拓展,基本形成通达全球五大洲的航空客货运骨干航线网络,实现国际航线广度、航班密度“双提升”。成都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航线恢复拓展至72条,其中客运航线50条、货运航线22条,航线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4、中西部第1。
10月27日,我国民航开始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计划。趁换季之机,成都推动新开、恢复和加密10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其中包括12月1日新开直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航线,加密成都直飞墨尔本、悉尼、科伦坡、莫斯科等航线至每天1班。
一条条国际航线从成都延伸而出的同时,地面上疾驰的“钢铁驼队”推开了成都另一扇开放大门。成都是全国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之一,2013年4月成都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打破了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
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成都坚持四向拓展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物流体系,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联通境外115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架起横跨亚欧大陆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快车道”。
枢纽功能再跃升
客货并举从蓉走向世界
成都不靠海不沿边,进口海鲜生意却做得“嗨”。高效的开放通道、完善的口岸功能,推动着产业链链条被拉长。
近日,一大批三文鱼智利供应商聚集成都——位于双流区的西部生鲜港开始试运行,这里建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三文鱼智能加工厂。依托直飞智利圣地亚哥的全货机生鲜航线,从成都入境的智利三文鱼由寥寥无几增加到上万吨,成都航空口岸成为南美洲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的全国第二大口岸。
量大了,进口海鲜生意产业链也拉长了——三文鱼智能加工厂是东航冷链在中国生鲜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基地之一,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加工能力一流的三文鱼加工中心。一条条三文鱼“游”进成都,经过一番分拣、切割、打包等加工后,被快速转运到全国各地市场,还可以中转供应日韩、东南亚等地市场。
伴随口岸功能日益完善和提升,每天从成都进出口的货物不断增多,货物类别越来越丰富,为开放型产业发展畅通供应链。
9月13日,双流国际机场口岸迎来首批树脂溶液进口入境。树脂溶液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以前,成都地区的进口冷危货物大多通过上海等地口岸入境,再通过陆运转至成都,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也较高。
在了解到企业迫切需求后,市口岸物流办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成都航空口岸空运危险品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冷危货物运输枢纽功能。如今,成都天府、成都双流两场均具备全部9类危险品货物的暂存处理资质。
目前,成都已形成“三区(四园)两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体系,拥有开放口岸2个、具备9类14项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口岸功能。其中,成都航空口岸拥有中西部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进境指定监管场地。今年前三季度,成都航空口岸实现进出口货值4497.2亿元,同比增长30.3%,进出口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中西部第1、全国第3。
在大量进出口货物“畅游”成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旅客也到成都中转,“从成都走进中国,从成都走向世界”正成为新态势、新优势。
中转是衡量一个枢纽功能的核心指标。今年以来,成都聚焦提升国际航空枢纽服务水平,先后启用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以及国内转国际通程航班中转流程,全面开通了国际通程航班保障流程,畅通国际国内互联互通的空中通道。天府国际机场单日中转旅客量最高达3.1万人次,平均中转率为1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通道畅,客流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旅客吞吐量65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位列全国城市第3。其中,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旅客总人数达392.6万人次,同比增长131.4%。
辐射能级添活力
高效枢纽推动产贸联动
辐射能力提升是成都枢纽的另一大变化。今年5月,成都开通了全国首趟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至俄罗斯的蓉欧速达班列,使得货物运输时长由原来的16天缩短至10天。运输时效大幅提升,为企业加速“出海”增强竞争力,能够高效地对接国际市场,促进产贸联动。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作为一座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人口总量超过2千万的超大城市,成都深入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汽车制造、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都是适航适铁产业。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市口岸物流办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稳步拓展国际货运通道,持续完善枢纽功能和口岸服务,推动开放通道优势转化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针对产业外向型发展需求,成都加大中欧班列去程运力协调,开展消费型锂电池产品、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等跨境铁路运输,在全国首发“中老泰马”“越滇蓉欧”和“亚蓉欧”空铁联运国际班列。针对冷链产品进出口需求,强化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班列协同运行,常态化开行欧洲、东南亚等冷链运输班列,去程运送四川花木、食用菌等远销国际市场,返程运回俄罗斯冻肉、东南亚的榴莲芒果等,丰富百姓餐桌。
依托国际铁路开放通道优势,成都还强化与沿线枢纽港站、重点物流企业合作,推动成都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制造、先进材料等适铁产业集聚发展。成都中欧班列在乐山、德阳、眉山、资阳、达州等地设立组货基地,带动长虹、长江机械、金象赛瑞、天宇油脂等“四川造”开拓国际市场。
开放通道敞开了国际合作大门,门户枢纽聚集全球资源要素,开放型产业链接全球市场“如鱼得水”。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6102.2亿元,同比增长10.9%,拉动同期四川外贸整体增长8.8个百分点。杨富 文 图据受访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