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防城港发布
今年以来,防城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香溢边山’红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项目”。项目范围涵盖那良镇、那梭镇、扶隆镇3个乡镇19个行政村,面积289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项目以红色教育为依托,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探索党建引领、红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彩票公益金、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社会资金筹措等多渠道投入,2024年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4000万元,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发展壮大防城区香料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发挥资源优势,“一核一带三区”逐步形成
防城区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结合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与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肉桂八角、金花茶、大红柑等富有地方特色种植种类。现有肉桂八角125万亩,肉桂产量1.3吨、八角年产量9000吨,产值7.6亿元;金花茶面积5.9万亩,年产鲜花150吨,鲜叶600吨,产值2亿元;大红柑种植面积超2.6万亩,产量约2.9万吨,产值约1.16亿元。扶隆镇已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防城区香料产业被授予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目前,防城区已享有“世界香料原料库”“中国八角之乡”“中国肉桂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等美誉。
防城区以“产业兴边、三产融合、富民强村”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八角、肉桂、金花茶”为主的“香”产业,激发革命老区内生发展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速一二三产融合,把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领乡村振兴,将项目打造成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乡村建设有效模式、产业联农带农富农的防城样板。
按照项目“集中连片,规模适中,边界清晰”的建设要求,着力构建“香料加工贸易集聚核”“十万香山红农旅融合发展带”“那良兴边富民项目区”“那梭金香红文农旅融合项目区”“扶隆香料三产融合项目区”的“一核一带三区”的兴边富民一体化产业空间布局。
细化项目布局,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在2024年实施的项目中,重点建设三大类共16个项目,分别为产业发展类4个、乡村建设类9个和就业创业类3个。
在那梭镇结合创建“南山长寿乡村生态示范镇”,实施原防城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旧址保护修缮及平木村庭院经济建设、那梭镇东山村横龙阻击战旧址修复及香料产业配套建设、盐马古道沿线红文旅融合建设等项目;在扶隆镇以香料产业为核心,以南山、小峰水库等资源为依托,建设香料产业示范园区、肉桂八角产业路等项目;在那良镇利用峒中公路口岸(里火通道)优势,以口岸为重点,以古镇为中心,建设那良镇心远四会柑基地水肥一体化、那良镇那良古街修缮配套提升建设、那良镇水稻全产业链富民合作提升改造、那良集镇落地加工厂提质改造、那良镇刘永福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配套设施提升建设等项目。通过各类配套项目的实施,推动项目区红色文化、口岸贸易、产业种植、销售加工、文化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红农旅融合发展。
联农带农富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自治区乡村振兴外资项目发展中心委托相关单位组织采访组对彩票公益金项目进行专项采访报道。图为10月18日,采访报道的记者在广西名州汇食品有限公司对公司负责人进行采访。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123产业更加深度融合发展,带动辖区三个乡镇约14万人口的增收,项目区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400万元以上;特色产业年产值15亿元以上。预期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安排劳动就业(长期、季节性)岗位4500至5000个,其中脱贫人口1500个。到2050年末,带动项目区内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30%,旅游收入增长20%,村民务工收益增加20%,经济总量增加10%,年人均收入增加10%以上。社会效益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力保护和有效传承;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群众参与度、产业结合度、文化融入度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发展,环境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绿水青山,自然优美的乡村画卷。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的防城经验。
防城区融媒体中心、防城区农业农村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