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01:26
“大家猜一猜,这块石头上的甲骨文是什么字?”殷墟宗庙宫殿遗址,导游指着一方大石上刻着的红色甲骨文问道。
“我知道,是‘福’字!”一名来自湖北的游客自信地说。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阳殷墟考察时,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
“总书记非常风趣,说将来过年的时候可以贴这个。”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对此记忆犹新。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0/267/w640h427/20241110/f8f1-1bbaff290e77d3f7241a7172483ef154.jpg)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这是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在殷墟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图为殷墟宗庙宫殿遗址景区的石碑。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0/259/w640h419/20241110/277e-9eb3e60a1007439e4404003ed18b1d12.jpg)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而安阳作为甲骨文的发源地,出土的甲骨文约16万片。
洹河水流过3000年。如今,在这片总书记向往之地,古老的甲骨文再次迸发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前不久,散落海外的7片甲骨首次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家”。完成这一创举的正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团队三代人经过39年的接力,开创了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打造了世界现有资料最全、最权威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并以此为支撑,研发出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从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中寻找并拼出完整的一块,绝非易事。我们研发的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筛选,并将它们拼接在一起,便于进一步研究。”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永革正在给学生讲甲骨文。受访者供图](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0/267/w640h427/20241110/6d21-1e8aea691d9214b63860184ed8863629.jpg)
两年前,在已有技术的支撑下,实验室团队萌生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把流失在海外的3万片甲骨全部“带回家”。这些3000多年前的文物,散落于国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院所、高校等百余家机构,面临风化、破碎甚至丢失的困境。
“实物完全回归安阳几乎不可能实现,数字化回归是一条可行路径。”刘永革说,实验室联合科技公司共同推出“甲骨文全球数字焕活”计划,服务甲骨文物回归故乡。
目前,团队正对采集的7片海外甲骨数据进行处理。接下来,团队将把数据模型上传到“殷契文渊”甲骨文AI协同平台,与全世界的甲骨文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共享这一宝贵资源。
![殷墟博物馆展出的甲骨文。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0/259/w640h419/20241110/1814-a955015e5479a325b366a4e481159723.jpg)
在刘永革看来,守护甲骨文物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2019年11月1日,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里说:‘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刘永革欣喜地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守护甲骨文的队伍,实验室里青年学者占六成,为甲骨文保护带来了更多可能。
一笔一画,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如今,在安阳,甲骨文早已不是难懂的“天书”,而是“活”起来的文化,直抵人心。
![殷墟博物馆推出的甲骨文面深受游客喜爱。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0/259/w640h419/20241110/d062-d3bd158a6bc307ae05527932966c4ddd.jpg)
行走于安阳,总会与甲骨文不期而遇。遍布大街小巷的甲骨文书屋,饭馆里的甲骨文面,甚至道路窨井盖上都有“只言片语”。
“保护甲骨文物永无止境。数字化为甲骨文物研究和诠释带来革命性变革,我们会用好实验室的科技优势,探索甲骨文物保护路径,最大限度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建立数字化全信息数据模型,赋予甲骨文物永恒的‘生命’。”刘永革说。
古都安阳,正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从古老的历史中汲取力量,以全新的形式讲述“今天的故事”。(徐驰 慎志远 肖懿木 肖聪聪)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