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和电力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要素,二者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算力电力的协同发展。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均明确提及算力电力的协同发展,并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
也要看到,算力产业属于高能耗产业,电力消费增速高、占比大,特别是随着算力规模的不断增加,带动算力能耗持续上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算力中心能耗总量为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今年以来,全国算力用电更是呈井喷式增长,多地用电量增速创历史新高。
当前,影响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分配不均衡、技术兼容性不高、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一方面,西部地区能源储备丰富但算力需求不足,东部地区算力需求旺盛但能源供给较为紧张。另一方面,技术体系的兼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者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跨领域跨行业的应用中,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更加突出。此外,解决上述问题的市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客观上增加了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难度。
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做好相关顶层设计是前提。当前,算力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战略布局的新焦点,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争之地。要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东数西算”与“西电东送”工程,科学测算算力需求与绿色电力资源禀赋,不断优化算力与电力基础设施的时空布局,因地制宜整合分配能源生产、消费、存储及算力资源,加快构建绿色算力发展体系,确保算力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
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作用是保障。近年来,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给电力供应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算力能耗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加,给局部区域时段的电网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要构建更加坚强、更具灵活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算力电力网络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算力基础设施绿电直供模式,实现绿色电力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为其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建设的九大清洁电力一体化大基地总装机规模目前已超200吉瓦,其中有7座位于中西部地区,且每个大基地装机容量均在千万千瓦级以上,可以满足现有算力用电的增长需求。不过,未来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要实现清洁电力全覆盖,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形成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信号,不断提高算力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了算力迅猛发展,而能源电力行业又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算力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力,还将逐步从协同发展迈向“融合共生”,通过电力带动算力绿色化升级、算力赋能电力数字化转型,最终形成算力电力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