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泉州发布
今天
福建日报头版刊发
《泉州:打好科创组合拳 跑出研发加速度》
报道我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2023年,泉州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39.0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较上年增长19.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1个百分点、增幅跃居全省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96%,首度跃升全省前四,较上年增长0.3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创2000年以来之最。
泉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之“速”,折射出泉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势”。
奋楫争先强科技,创新引领促发展。近年来,泉州市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四个倍增”,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量质齐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联盟”补链条,拼“智造”谋发展。图为泉州联兴发针织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内的规模化生产场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起拓 陈林森)
做大科技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泉州深化落实“三争”行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打造高质量创新主体,做大研发投入基本盘。
走进位于晋江市的利郎实验室,身着白色实验服的科研人员操作各类高端检测设备,对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起球、勾丝等关键指标进行精准核验和记录,最终得出的数据将为利郎集团的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深耕男装赛道37年,利郎深知科技创新在企业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目前销售产品中原创比例达75%,其中约有50%使用集团开发的自主面料。今年上半年,利郎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聚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泉州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高企”梯次培育体系,创新实施“储备一批、辅导一批、扶强一批”高企培育工作法,支持企业“小升高、规升高、高升规”。
“千企后备”精选储备一批,每年精准筛选高企种子培育库优质企业2000家以上,2023年累计辅导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28家,数量居全省第二;“百企登高”精心辅导一批,推广运用高企申报与诊断APP小程序,加强“一对一”辅导,分区域、分产业、分专业组织高企培育专场培训30场次以上;“百高晋位”精准扶强一批,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免租入园等保障,带动认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16家,总量居全省第二。
多措并举下,泉州高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高企保有量达3084家,同比增长30.6%,在全省占比达21.3%,同比提升1.59%,规上高企数量超1500家。数量庞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有力发挥了研发投入主力军作用,以超50%的贡献率,带动2023年泉州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26.3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7%。
做强科技创新支撑
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泉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累计引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机械总院泉州创新中心等大院大所30家,采取“院所+产业化公司”“院所+中试基地”等模式,“一院一策”推动大院大所市场化产业化转型。
2016年,泉州市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去年5月,研究院进行改制走市场化路线,并正式更名为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成为泉州大院大所改制转型的先行者。
新增参与编制并获颁布国家标准1项,新获省部级奖2项,新增省级以上平台2个,新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新突破关键技术4项……
改制后,研究院采用“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运行,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改制一年,科研质量、成本控制、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明显,仅项目执行周期就缩短了三分之一。
泉州市配套实行“基本运行经费+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奖补”的支持方式,激励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供给能力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全市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由2018年的0.86亿元提高至2023年的3.94亿元,成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关键力量。
泉州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指导高校完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激发高校创新创造活力,带动高校研发投入近5年年均增长12.27%,2023年达7.49亿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泉州市通过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立项引进64个产业急需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一批产业所需科研项目,攻克一批产业转业升级技术难题。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为单位带来新增经济效益达8亿元,产生专利6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0项,发表论文247篇,培养引进人才312人,研发新产品46项、新工艺31项、新装备20项,制定各类标准45项,孵化科技型企业6家。
做优科技创新生态
近日,泉州市科技局公布2024年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结果。耐高温尼龙PA10T的国产化、高陶瓷产率液态聚碳硅烷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Micro LED显示模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12个项目获立项支持,这些项目分别被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清源创新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需求企业成功“揭榜”攻关。
谁能干就让谁干!2021年,泉州市启动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研专项试点工作,通过筛选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发出“求贤令”和“英雄帖”,邀请全球人才攻关,通过调动全社会优势创新资源,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重大突破。
安踏提出“3D打印运动鞋底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需求,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联合高校、企业等共同揭榜攻关,项目在短时间内突破外国的技术封锁,获得的光固化3D弹性体的部分性能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由华侨大学联合立亚新材共同攻关完成超高温连续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使我国在高温热端材料方面得到突破性进展,实现战略高端新材料自主可控生产……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泉州初步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创新生态,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自实施“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攻关机制以来,泉州市已累计组织省市“揭榜挂帅”项目36项,总投资约2.8亿元,获省、市两级财政资金支持9160万元。
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项目施工马不停蹄,预计明年初竣备。据悉,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将着力打造集聚半导体终端应用、电子信息、半导体辅材辅料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高标准产业园区,形成集研发中试、加速器和产业基地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晓东 通讯员 许楷林)
完善“财政+金融”工具箱,构建“1+3+N”支持创新政策体系,覆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在全省率先实行对高企研发投入分档给予奖补;完善市、县、乡三级穿透式研发投入联动责任制,精选挂钩服务研发投入300强企业;在全省率先推行科技特派员服务研发投入,设立13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小分队,常态化点对点、一对一辅导服务重点企业……随着机制创新、政策供给、调度服务不断完善,泉州构建起全方位保障体系,研发投入生态圈越做越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