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CATI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中外领跑企业推动供应链排放下降

2024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CATI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中外领跑企业推动供应链排放下降
2024年11月05日 14: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转自:中国质量报

2024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CATI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中外领跑企业推动供应链排放下降

□ 本报记者 丁 莹

10月3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于北京举办的2024年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发布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CATI指数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外领跑企业提出的绿色采购要求,已推动供应链排放下降,但为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挑战,还需更多行业龙头加强与上游供应链协同减排。

CITI指数,即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数,动态评价品牌在供应链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合规、节能减排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和气候行动5个维度对企业碳管理和减排行动落实情况开展动态评价。CATI指数,即企业气候行动指数。今年是IPE连续11年发布CITI指数年度报告,连续7年开展CATI指数年度评价。2014年,IPE首次发布CITI指数,见证多方合力推动在华供应链减排,为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作出贡献。

据介绍,2024年度,CITI和CATI指数评价覆盖23个行业的780家中外企业,阿迪达斯、耐克等领跑CITI指数,阿迪达斯、富士康、彪马、立讯精密和苹果分列CATI指数前5名,戴尔、思科等品牌也进入两个指数的前10名。在大中华区企业中,安踏体育、华为、联想集团、李宁等也跻身第一方阵。

2024年度CITI评价显示,更多中外企业将环境管理向供应链上游拓展,激励供应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降低环境影响。一批行业核心供应商已建立足以比肩领跑品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自身产业链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为评价企业应对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重地球危机”的表现,IPE在本期CITI指数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管控、塑料污染治理等指标,并计划逐步细化和扩展。

报告显示,七成企业披露了化学品使用、水资源或其他自然资源使用、污染物排放、包装与塑料使用等信息;其中一些领先企业将数据披露的范围拓展至价值链,并公开承诺减少水资源消耗、预防和减少废弃物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降低原生塑料用量等。

面对严峻的气候形势,中外企业气候保护行动提速,公开披露气候承诺、组织及产品碳足迹、全价值链气候目标的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其中,披露范围1和2(自身运营)和范围3(价值链)温室气体排放的企业数量较2023年评价期分别同比增长13%和15%。包括光伏、新能源车、锂电池“新三样”在内的20个行业的127家企业测算并披露了其主要产品的碳足迹数据。

工厂级碳数据核算和披露,对推动品牌落实供应链减排有着重要意义。在阿迪达斯、富士康等企业积极推动下,2836家供应商通过蔚蓝地图网站披露碳排放数据,数量较2023年评价期增长27.5%,年度披露总量为550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苹果、三星等企业在供应商行为准则等公开的书面文件中,明确提出供应商工厂级碳核算和碳管理的要求。

在中外品牌的推动下,890家供应商设定绝对减排目标,同比增长37.6%,承诺减排量总计约6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超过2023年承诺减排量的两倍,显示出更多供应商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提升温室气体减排雄心。

本期评价发现,中外领跑企业的上述推动,已开始转化为供应商的实际减排。从连续两年度披露碳数据的1590家供应商分析显示,其碳排放总量下降502万吨。在供应商诸多减排措施中,清洁能源替代占比最高,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的大幅提升,对供应链脱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本评价期内,IPE开发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汽车行业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并开展“汽车—钢铝”产业链协同减碳研究。通过对比51家中外车企的气候行动表现,结合各主流车型的产品碳足迹分析,报告认为,汽车产业在低碳转型的同时,有需要也有必要重点关注钢铁和铝冶炼等原材料生产制造阶段的碳排放,激励和带动钢铁和铝冶炼产业链协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降低钢铁和铝冶炼等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报告显示,多数企业参评CATI指数评价得分仍然偏低,多家明确做出范围3碳中和承诺的企业尚未有效开展供应链减排行动,特别是汽车、建筑等产业的绿色采购规模,还不足以带动上游钢铁、铝材等碳密集行业加速脱碳。

在本评价期内,气候科学家发出清晰警报,更多事关地球家园的边界(planetary boundaries)正面临被突破风险。评价报告建议企业增强紧迫感,借鉴领跑企业的最佳实践,加强环境信息和碳数据披露,激励和带动供应链减排。报告同时建议企业关注自身和供应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毒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管控、塑料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表现,将上述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评价报告还建议社会各界更多关注企业绿色供应链表现,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基于数据开展科学评价,构建约束激励机制,压实各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责任,以技术创新、数字科技和绿色金融赋能供应商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建设环境和气候友好、生态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合力保护地球家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供应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