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11月4日获悉,由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套全钒液流电池,近日在青海油田花土沟生产基地首次完成极端环境和严苛条件下“光—储—抽”离网应用,实现了边远井场的绿电供应和零碳采油,为油气田绿色转型和增产提效探索出全新供电模式。
全钒液流电池是基于不同价态钒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学能形式存储电能的新型储能系统。这种模块化绿色“充电宝”具有容量大、长时储能、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功率和容量互相独立等特点,是目前大规模存储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的优选技术。
为满足油气行业特殊场景下对储能的巨大需求,工程材料研究院储能团队经过3年多的基础研究,攻克了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活性低、电解液稳定性差、界面阻抗高等行业难题,自主设计、集成出不同功率的全钒液流电池样机,并在本单位和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跃北1井分别建成了光储一体化并网和离网示范电站,搭建起大功率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多场景测试平台。
10月中旬,在青海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勘探事业部和采油一厂的支持配合下,工程材料研究院储能团队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在高海拔、极寒、纯离网、信号弱、需24小时不间断供电等极端工况下,首次采用自主研制的全钒液流电池和创新设计的柔性直流母线微电网拓扑架构,通过实时远程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边远井场全天候、全绿电供应。(陈青 计东东)
责任编辑:王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