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10月26—27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集聚民间智慧,开展专题研究,为四川非遗保护发展出谋划策。业内人士在会上指出,非遗应主动回归生活融入时代,争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系统性保护水平,切切实实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于2014年,982个成员基本覆盖了全省各市州各区县和主要非遗保护单位、重点非遗实体或相关企业、省内主要高等院校、社科机构、相关媒体。近年来,协会始终不渝以精准学理指导保护传承实践,注重引导会员和会员单位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发掘、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充分转化和释放非遗的当代功能。以宜宾长宁为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团队近年多次赴长宁县调研指导非遗保护,使双河凉糕跻身于第五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又荣登第一批天府旅游美食100名金榜。2023年,双河镇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仅凉糕一项销售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
非遗保护传承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此次大会上,业内人士再次提出非遗要回归生活、融入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系统性保护水平等建议,为非遗保护发展贡献智慧。
大会现场,协会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签署了“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协会将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战略合作基地”提供所需专业、项目和人才支持。未来,双方将共同策划、组织、开展“非遗草堂活动周”“巴蜀非遗草堂论坛”等各类形式的非遗宣传推广和体验活动,推动协会会员单位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进行非遗文创产品合作,促进博物馆和非遗的融合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