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7月1日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秋风起,蟹脚痒。松江地产的黄浦江大闸蟹日渐肥美,正“爬”上市民餐桌。
“泖属华亭,蟹大而美,人呼泖蟹。”产自松江黄浦江上游水域的蟹被称为“泖蟹”,早在宋代年间,便有史料记载。如今,打造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等区内龙头水产合作社,共用大泖、昆泖等“泖”字辈品牌。这些品牌也在近几年的“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中,获得了“金蟹奖”“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等荣誉。
走进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一片片蟹塘波光粼粼。随着工作人员将蟹笼拎起,一只只“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大闸蟹被捞出水面,倒入盆中。随手拿起一只“张牙舞爪”的公蟹,重量达到7两。“今年基地养殖大闸蟹的面积在250亩左右,总产量预计在3万多斤。”合作社负责人顾红明介绍,其中,六两以上的公蟹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四两以上的母蟹也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松江泖蟹”选用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长腿、大个子”。要养出强壮的大蟹,它的“爸爸妈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松江拥有中华绒螯蟹“江海21”最大的亲本培育基地,每年为“江海21”的品种选育提供亲本。基于良种,松江形成了“稀放蟹种、精种水草、立体增氧、优化饵料”的技术标准。
“养蟹有一句话:一塘好草,一塘好水,养出一塘好蟹。”顾红明说,合作社养蟹已有十五年,在“水净、土净、气净”的浦江边,依托“松江模式”养好蟹、养大蟹,自身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回头客很多,往往还会介绍新顾客给我,这是他们对于我们大闸蟹品质的信任。”
为了养出肥大鲜甜的大闸蟹,一亩蟹塘养殖500只蟹,平均每只蟹能有1个多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精种水草,采取复合型水草种植技术,不仅净化、改善水质,也为蟹种提供了蜕壳躲避、遮阳避暑的空间。此外,通过池塘底部的立体增氧系统,让上下层的水对流起来,犹如为大闸蟹安上一套“新风系统”,实现增氧效果。也正是得益于优质种源和科学养殖,尽管今年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松江养蟹成果依旧喜人。
每年10月底至11月底,是吃蟹最好的时节。“基地除了设置销售区,让顾客可以直接在塘头购买,同时设有专门的餐厅,供市民品尝新鲜的大闸蟹。”顾红明说。未来,合作社还计划建设大闸蟹无人养殖场,解锁无人机投喂、水下割草机等新场景,让科技助力大闸蟹产业发展。
文/摄:张孜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